杭州西湖
南京秦淮河
近日,网络上一个“宁杭之争”的帖子走红,发帖者“枼神月”和“王启超”采用联句酬酢的形式,争辩“南京和杭州谁更好”,由于内容广泛,涉及山川地理、历史政治、科教文卫、民俗美食等方面,且对仗精巧工整,引起网友的热捧。
其实,地域之争早已不是新鲜事,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但这场“宁杭之争”摒弃了粗野的对骂,用网络辩论的方式呈现出两座城市的文化性格。那么这场辩论究竟争辩出了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现出两座城市的个性与共性?
你言我语 争出个性
在这场辩论中,不难从双方的字里行间发现两座城市的文化个性。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的所在地,南京的教育事业素来发达,就拿高等教育来说,南京共有44所高等院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8所,正如辩论中南京代表“王启超”所写:“中国科教第三城,吴越考生跳龙门。”此外,“王启超”一句“东接江浙,西拓皖赣,我宁联动扬子江”道出南京人的协同合作精神。作为东部中心城市,南京的经济发展不仅辐射了苏北,更带动了安徽的滁州、马鞍山等地的发展,南京人特有的协同合作精神,是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
当然,作为杭州代表的“枼神月”也分毫不让,力显杭州的文化优势。
杭州人不仅注重人与人的和谐,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前,京杭运河杭州段还是一条发臭的“黑河”,沿河的居民抱怨不断,为此杭州投入10多亿元整治运河,并出台《关于加快运河综合整治的决议》,在杭州人的勠力同心下,京杭运河杭州段终于恢复昔日的容颜。此外,杭州人还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曾任杭州市委书记的龚正就曾说过:“我最不希望外地朋友对杭州老城区作出‘日新月异’的评价,最希望听他们说‘这里还是老样子’。”这正契合了“枼神月”对杭州“大运河中华动脉,河坊街南宋风情”的评价。
同根兄弟 辩出共性
虽然双方的争辩如火如荼,但不难发现论战之所以如此精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座同处长三角的城市实在太像了,甚至可以用兄弟相称。例如,南京城和杭州城都是依山傍湖,南京有长江,杭州有钱塘江;南京有玄武湖,杭州有西湖;南京有秦淮河,杭州有京杭大运河。正如辩论中的“我宁长江奔腾流”对应“我杭西湖美如画”。
在文化上,两座城市也有诸多共性。“六朝荡气载人文,三复汉室蕴精神”,身为一名南京人,“王启超”因南京的六朝古都地位而自豪。南京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更有丰沛的人文气韵,历史上走出了曹雪芹、王羲之、吴敬梓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文人雅士的气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这座城市。而杭州曾是南宋的首都,拥有浓厚的人文历史:苏轼曾在杭州为官,留下著名的“苏堤”;杭州丝绸名满天下,丝绸文化令人痴醉;灵隐寺、雷峰塔等人文景点,更是驰名全国的旅游胜地。“枼神月”所说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就道出了杭州的文化底蕴。
同样依山傍水,南京与杭州的市民深受水文化影响,有着像流水一样奔腾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枼神月”在辩论中就提到了杭州创客的杰出代表马云——“我阿里马云帝,扫清四海”,马云一手创办的阿里巴巴从只有18名员工的小公司,发展成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网络公司。而南京也丝毫不逊色,就如“王启超”所说:“我中电十四所,雄冠东亚,实以技术取胜,终为华夏之幸。”中国雷达的桂冠、技术实力雄踞亚洲第一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就在南京。此外,仅2012年以来,南京就涌现出11239名大学生创业者与147家创业基地,直接带动近5万人就业。
包容互鉴 取长补短
对于此次宁杭之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副教授邱建新建议:“我们应该拿出反思的态度,想想我们如何在强化自身文化认同的同时,包容借鉴其他文化,从而使自己得到长足的进步。”
“在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上,南京有向杭州学习的必要。”邱建新说,“在激烈的地域竞争下,杭州打出休闲文化的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用城市文化创造了丰厚的利润。”此外,邱建新还表示,在城市发展理念上,南京也要向杭州拜师学艺,“杭州是强市加强区的模式,城市管理水平较高,地域差别较小,城乡均衡发展。”
“杭州则需要学习南京注重科教文化的意识。”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徐琴认为,南京的高等教育值得杭州借鉴,“南京有44所高等院校,南京人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令人赞许。”
徐琴用“深如玄武湖,活似钱塘江”来形容南京杭州两地的精神文化特征。“南京具有良好的经济态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杭州是民营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二者各有所长,秉持包容互鉴的精神,取长补短,才是长久大计。”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龙謦泽)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