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记者余雪菲)周一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外汇储备减少939亿美元,遭遇“四连跌”,并创下历史最大单月跌幅。不过专家表示,当前仍处于新汇改“磨合期”,外汇储备实际减少主要源自“偿还外债”“藏汇于民”,并不等于资本大幅外逃。
主因是央行干预汇市
外汇储备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自2014年9月份以来,我国过去多年一路走高的外汇储备突然掉头直下,呈现逐月下降,仅在2015年4月出现小幅回调,此后又接连减少。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8月末外汇储备为3.56万亿美元,比上月3.65万亿美元减少939亿美元。这是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四个月下降,单月减少额创有纪录以来最高。
对于中国外储出现单月最大降幅,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指出,外汇储备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包括央行干预、资本外流、储备资产本身的估值变动。从8月份的市场情况看,当月外储下降主因是央行为防止人民币过快贬值出手干预汇市。
刘东亮预计,当外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央行便不再有空间通过消耗外储去干预汇市,预期未来央行可能会允许人民币逐步有序贬值。只有中国实体经济真正好转才能彻底打消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然而至明年上半年,经济回暖仍不可期。预期至明年年中,人民币兑美元(CNY/USD)将贬至6.75左右。
企业个人购汇需求旺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表示,外汇储备的下降,也体现为外汇储备本金的实际减少,主要源自居民和企业增加外汇存款和对外资产、减少外汇贷款和对外负债。
“外汇资产从央行集中持有到‘藏汇于民’,相当于‘肉烂在自己锅里’,没跑到他人碗中。现在购买外汇的,相当一部分还是国内企业和个人愿意增持美元等对外资产。”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说,这并不是坏事,现在大幅购买美元,将来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时他们就会变成美元的抛售方,为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发挥作用。
在谢亚轩看来,从8月11日央行完善中间价报价机制以来,汇市仍处磨合期,近期购汇需求比较旺盛,出现大幅下降是预料之中的事。目前外汇储备流失的局面并不严重,如果9月份美联储议息会如期加息,外汇储备仍可能持续下降。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