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题材作品如何适应新时代? 人性化草根性讲辩证是方向--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抗战题材作品如何适应新时代? 人性化草根性讲辩证是方向

应妮

2015年09月05日08: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原标题:抗战题材作品如何适应新时代? 人性化草根性讲辩证是方向

  抗战题材文艺作品如何回应新时代要求?人性化草根性讲辩证是创作方向  

  中新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应妮)抗战题材文艺作品在现代文艺创作历史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出现了《红高粱》、《南京1937》、《驼哥的旗》、《死无葬身之地》、《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优秀之作。特别是今年,据文化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国各地共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183部,其中新创剧目128部,保留剧目55部。从作品类型看,几乎涵盖所有舞台艺术门类,京剧、话剧、儿童剧、地方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等。

  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作品的立意、思想与舞台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甚至有了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该如何总结和看待这些新特点?如何以不断发展的历史观,写下当代人对于抗日战争的深刻思考?如何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借鉴经典剧目的经验与成就,创造新的艺术“高峰”?中国文化报理论部日前举办相关研讨会。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康式昭表示,纵观这些优秀剧目,总的来说有几点很突出,即写英雄力避简单化,写奉献力求人性化,写觉醒重在草根性,写历史善用辩证法。

  他以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一剧为例,剧中的阎锡山一方面是山西“土皇帝”,另一方面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八路军联手抗日,如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山西。《续》剧认准两面性特点,把握住了其中的度,塑造了一个阎锡山的新形象,真实而可信。这样的创作方式,避免简单化、绝对化,是抗战题材创作的明显进步。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以舞剧《沙湾往事》、《中国妈妈》为例,认为现在的舞蹈编导在艺术时空的处理上已经显示出全新的创作理念、全面的舞台概念,但同时不少舞剧的创作手法还比较粗糙和简单化,有的比较依靠外表的轰轰烈烈,对于情感的挖掘不够深刻。另一些舞剧则依靠舞美制作的宏大来推进高潮,从艺术本身的力量尚有可挖掘的地方。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则提出自己的疑问:抗日题材的舞蹈作品是不是只有“写实主义”的戏剧手法才能达到催人泪下、同仇敌忾的效果?这样的题材如何才能走出国门,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常演不衰的经典之作?他以自己观赏过的国外同类题材舞剧作为参照,“德国的《绿桌》(1932)和以色列的《战争备忘录》(1995),前者在序幕和尾声中分别用假面和哑剧塑造了瓜分世界的列强形象;后者则用超强的重金属音响和‘哭墙’的宏大场面,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灵魂满满地在空中舞蹈,以此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总之,两部作品均未采用国内通行的‘现实主义’手法,因而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和国际性。”

  《中国戏剧年鉴》主编罗松直言,现代题材本就是传统戏曲创作的难点,战争题材更是难上加难。上述受欢迎剧目的成功之处在于突破了以往抗战题材戏曲剧目创作的模式,对于战争的表达角度更多样化、视角独特,并且紧紧依托戏曲本体:从以往表现抗日战争尖锐严酷的外部矛盾冲突的表层,走入人物的情感深处;选择普通人、甚至小人物,描写这些人在特殊战争年代里从卑微走向崇高、由懦弱走向觉醒的过程;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但不正面出现战争场面,集中笔墨或挖掘人物的命运与感情碰撞,或演绎人物生动细腻的生活细节,从另一个侧面艺术渲染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部艺术司音乐舞蹈杂技处处长黄小驹在总结中指出,战题材创作要做到“四有”,即“有神”“有骨”“有肉”“有心”。找准题材和主干,讲好故事,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增加艺术积累,潜心创作,厚积薄发,真正推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完)

(责编:申亚欣、张玉珂)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