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吉林省靖宇县

白山濛水松柏长青

本报记者  祝大伟
2015年09月05日04: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资料图片

  图②:东北人民革命军于白浆河过年地旧址。
  资料图片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杨靖宇作《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因“靖宇”二字闻名。靖宇县原名濛江县,1946年,为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殉难而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32年始用化名杨靖宇,曾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如今,在县城里,“靖宇”两个字随处可见,东西横贯的主路就叫靖宇大街。而在街边小巷中,这位民族英雄白山忠魂的感人故事,一辈辈流传不息。

  英雄长存树常青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所在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为三道崴子,三道濛江河从中穿过。因为正好是河流的拐弯处,所以称为“崴子”。

  一座高8.5米的牌楼,彩绘了白山黑水的图案,这便是进入殉国地的正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碑旁边,有一棵格外挺立的杉松,被称为“常青树”。树旁的碑文写道:杨靖宇将军在此地,以树为掩体,与敌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原树因年久而朽烂掉。靖宇人民于1963年,将这棵杉松移植至此,用以缅怀先烈。

  1940年初,因叛徒出卖,队伍由100多人,减少到3人。最后,只剩杨靖宇只身一人。他与敌人周旋了5昼夜,2月23日被围,经过20多分钟激战,不幸中弹殉国,年仅35岁。

  靖宇县文史研究者李立斌告诉记者,靖宇县志中记录了这样一段:杨靖宇遗体被敌人用铡刀铡断,用刺刀剖开腹部,发现杨靖宇的胃里净是树皮草根和棉絮,禁不住感叹,“杨靖宇,中国人的大大的英雄。”

  “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这首濛江民谣,还在靖宇县流传,寄托了靖宇人永久的怀念。

  “留着子弹打日本”

  殉国地的东南角,坐落着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展馆内300多幅真实的照片,记录了杨靖宇和抗联的战斗足迹。在展馆中,一幅《白浆河过年》的油画格外引人注目。

  1934年2月,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靖宇县白浆河木场子,与各抗日队伍首领及木帮把头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随后,抗日联合军领导人会议召开,通过了《抗日联合军斗争纲领》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公推为总指挥。

  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的《八一宣言》中,表彰了杨靖宇等在东北抗日第一线战斗的民族英雄。随后,在《八一宣言》的精神指导下,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将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为东北抗联第一军。

  李立斌介绍说,杨靖宇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提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留着子弹打日本”的口号。凭借这响亮的口号,当时南满76股山林队,有43股先后参加了杨靖宇的抗联。

  “唱起军歌念将军”

  在靖宇县龙泉镇的龙泉东村,记者见到了93岁的抗联战士黄殿君老人。老人说,这首军歌就是靖宇将军亲写出来,亲自教给他们的。

  黄殿君12岁参加抗联,18岁回乡务农。尽管已经过去70来年,黄殿君依然记得当年学唱的军歌,一如老人脑后的刀疤和身上的弹痕,无法磨灭。“每每唱起军歌,心里总是想念起将军。”

  “在将军的遗物中,还有一把口琴。杨靖宇不仅是东北抗联游击战的第一人,更是一个才子。”李立斌说,杨靖宇留下了《西征胜利歌》《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等遗作。

  “东北抗日联军那可是年年爬雪山过草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想想看那又是怎样一种艰苦卓绝呀。几句感言道罢,引出一段铁血男儿白山忠魂的感人故事。”眼下,靖宇县参与推出的70集长篇评书《抗日英雄杨靖宇》正在全国热播。

  如今,在靖宇县内,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革命遗址、抗联战斗遗址、抗联密营遗址等近20处。“杨靖宇的精神永存,我们靖宇人保护好遗迹,挖掘好杨靖宇和抗联的故事,责任永在。”李立斌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5日 06 版)

(责编:王政淇、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