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如何定义这一场伟大的行进?--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大阅兵:如何定义这一场伟大的行进?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何振华

2015年09月03日17:39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字号

这一刻,江河涌起波澜,山岳为之震颤;这一刻,承载多少记忆,凝聚多少期盼。

9月3日,世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北京。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红旗招展,步履铿锵;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历史潜流深沉,现实激越豪迈,70多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血战,在亿万人民心中再次激起巨大回响。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主席的坚定话语,是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更是迈向未来的豪迈宣示。7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连接着昨天、今天、明天,我们回首历史,是为了心中的方向更加明确、脚下的步伐更加坚定,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壮阔行进。

这是一次捍卫历史的纪念。45辆礼宾摩托车护卫抗战老兵行进,这样的“有史以来最高规格”,表达着我们对为独立、为和平抛洒热血的英雄们无比的敬意。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赢得的这一伟大胜利,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必将永载史册。最初的抗争,最终的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过去了,我们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再次唤起历史与记忆,再次激荡光荣与梦想。

这是一次守望和平的检阅。“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唤起那段山河喋血的往事;俄联邦武装力量、巴基斯坦武装力量、白俄罗斯军队……17个国家的方队、代表队,重温那段并肩战斗的记忆。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悲剧才不会重演、和平才能够永驻,这是我们对那场伟大胜利最好的纪念。

这是一次振奋精神的盛典。三军浩荡,沿精兵之路昂首前进;铁甲生辉,沿强国之路阔步而来。那威严的阵容,那雄壮的节奏,那整齐的步伐,那闪亮的枪炮……激发的是自豪自信,振奋的是民族精神。70多年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抗日救亡的大旗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如果说那场伟大胜利,是河山光复、人心光复;那么,今天我们面对的,则是民族复兴、精神复兴。一次庄重的纪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筑牢了我们时代的价值基座、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启程。在中华民族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无疑是一段水流湍急的峡谷。以70年前的今天为起点,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光明前景,一个古老国度踏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风云际会,大潮激荡。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隆重纪念胜利,就是要捍卫民族的精神根脉、守护珍贵的集体记忆,用历史的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道路。

能看到多久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1915年冬,少年周恩来在《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中发问:“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一个世纪过去,我们在纪念伟大胜利的庆典上,回首抗战这个“绝处逢生、重整旧邦”的关键转折,展望复兴这个“呼之欲出、曙光在前”的伟大梦想,更能把握住时间做出的选择、岁月给出的回答。从历史的艰辛奋斗中吸收养分、从民族的苦难辉煌中汲取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转自微信公号“人民日报评论”(ID:rmrbpl)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责编:王吉全)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