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孙云帆、苑苏文)华裔数学家张益唐近日受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以“我的数学人生”为主题发表演讲。演讲还没开始,可容纳三百余名观众的报告厅早已座无虚席,连走廊和后门也挤满了观众。
年届60的张益唐个子不高,带着一副普通的方框眼镜,表情总是谦逊而柔和,演讲时风趣幽默。
这个看起来有些内向的数学家,脑子里思考的问题却很“疯狂”。2013年5月,他在国际顶级刊物《数学年刊》发表论文,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为困扰数学界上百年的难题“孪生素数猜想”找到了突破。
张益唐出生于1955年,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师,但他幼时由于家中变故而被迫在外婆家,那边的家人普遍文化不高。
张益唐称自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并不重视知识”的环境里。“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耍,我总是喜欢饥不择食地翻看舅舅、姨妈留在家中的各种书籍。”他说。
据张益唐回忆,8岁时,他用外婆给的零用钱买到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第八册--数学。书里面,有两个世界级的数学问题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一个是“任何一个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吗?”,即“哥德巴赫猜想”;另一个就是费尔曼定理,至今他还记得书中最后一段的内容:“看来这个问题还要留给未来的数学家解决,读者们努力吧。”
当时的张益唐肯定没有想到,“未来的数学家”就是自己,更没有想到,自己能在和这两大难题并列的“孪生素数猜想”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攻读完研究生后,1986年,张益唐来到了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在那里,他听从别人建议,从解析数论转到代数几何方向,这是一个让他感到后悔的选择。
张益唐跟着美国的导师研究代数几何,但两人后来在学术上有了分歧。他指出,这位导师研究的是经典的代数几何,技巧性很强,与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并不一样,所以在美国读博的几年,自己几乎都是在自学。
由于最终的论文没有获得导师的支持,博士毕业后六、七年,张益唐没能找到稳定的研究工作,他只能借住在朋友家里,四处在餐馆打工。
2001年,张益唐在重量级数学刊物《杜克数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黎曼假设”的文章。当时他所任教大学的系主任,曾证明出“四色定理”的世界级数学大师凯尼斯·阿佩尔对张益唐评价极高。
“有人说我发表文章少,(你)也不见得(发表)比我多,有的人在系里教课也不好。”他咧嘴笑笑,表示已经不再纠结。
2005年,受一篇论文启发,张益唐开始全力研究世界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某个“被灵感击中”的日子,取得了突破。
对于灵感出现的时刻,张益唐认为,其实没必要将其“神化”。“这个灵感是真的,但是它是很长很长时间的积累。”
那是在2012年7月,正在朋友家做客的张益唐突然想到,如果限制一下某些条件,或许能够让证明的难度大大减弱。随后,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投稿给了《数学年刊》,仅仅三周该论文就被审核发表,创下了《数学年刊》创刊130年来最快接受论文的纪录。
《数学年刊》审稿人亨里克·艾温尼高度评价说:“这项研究是一流的,作者成功证明了一个关于素数分布的里程碑式的定理。”
一年后,张益唐的7000万对素数对已被数学家用计算机技术缩小到246,越来越接近最终孪生素数猜想。
“有人问我如果你出不来,是不是觉得一生就毁掉了?我觉得没什么,我活得好好的。”对于“老来成名”,张益唐说,自己很“淡定”。
他说,“我这人不懂世故,上次跟我在新罕布尔大学的同事这样说,他觉得我是在‘得了便宜卖乖’。”成名后,面对很多盛情难却的场合,他会想到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里的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