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标尺”真正立起来——全国政协常委会热议质疑、恶搞、丑化英雄和烈士现象

2015年08月28日15:5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标尺”真正立起来——全国政协常委会热议质疑、恶搞、丑化英雄和烈士现象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刘奕湛、吴晶晶)恶搞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刘胡兰系被乡亲所杀、雷锋日记全是造假……这些现象是网络恶搞文化的一个缩影,却从深层次反映出一些网民价值观的缺失与精神信仰的迷失。

  正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以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言献策为主题,其中质疑、恶搞、丑化英雄和烈士的现象受到很多常委和委员的关注。

  近年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随意“恶搞”“戏说”革命先烈。全国政协常委谢克昌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蔓延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动摇了人民的信念,应引起高度警惕。

  “国家认同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认同是信仰的基础。”谢克昌说。

  全国政协委员刘德旺认为,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确实刮起了一些庸俗之风,硝烟弥漫的枪林弹雨中总少不了浓妆艳抹的贝雷帽和兰花指,更有甚者,在严肃的抗日剧中居然出现裤裆里掏出手榴弹剧情,造成传播的庸俗化。

  同时,还存在对革命文化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把建设革命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抽空了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

  全国政协常委何为荣表示,多年来,社会上产生了一种文化迷茫现象,带来了信仰迷失、道德失范的负效应。必须进一步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践行力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何为荣建议,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注重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建设,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习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尽快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工作规则、行为规范等,明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制度支持、政策保证和机制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常态化、深入化、持久化。

  全国政协委员林建岳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大众文化之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比如电影、动漫、戏曲、音乐、影视、小说等,才能得到广泛传播,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引领大众价值观的树立。

  一些常委和委员还建议,应当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打造知行统一的实践课堂。应把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命名范围,努力使基地覆盖面广、教育影响力强。

  此外,进一步推动英雄广场、烈士纪念碑、退役武器装备等爱国主义教育设施进入城镇建设、宣传教育规划,积极组织军营开放日、舰艇开放日等活动,浓厚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氛围。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