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的持续走红为地方卫视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抛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互联网等新媒体极大冲击传统媒体的今天,究竟应该如何策划和打造综艺节目,才能使得地方卫视在日益严峻的生存态势中顺利接上地气并实现盈利,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纵观浙江、湖南等知名地方卫视的节目战略布局,可以发现,努力做出现象级综艺节目是保证卫视盈利的独门利器之一。所谓现象级综艺节目,是指具备较高收视率、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在行业内成为标杆和模式引领的综艺节目。一档优秀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可以带动卫视产业链的整体结构改变。而唯有打破传统“顺水顺势”的思维定式,出奇招,才可能做出令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节目形态。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这档真人秀综艺节目借鉴了荷兰音乐选秀节目的原生形态,并非国人原创。然而,它巧妙地进行了节目表现手法的创造性转化,西体中用,每一季都在录制细节上有不同于荷兰同类节目的小突破和小创新。节目组用符合国人接受习惯的娱乐方式引导导师对选手提问和选择对阵双方,并且不惜重金聘请一线人气导师加盟,极大满足了受众的视听需求。可以说,《中国好声音》通过在原有“舶来品”基础上的升级,不断求变求新,打破了国内传统选秀节目的僵化模式,令人眼前一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每况愈下。这档节目的策划者由于缺乏“不断创新、不断求变”的创造力,不论从节目的表现形式、嘉宾选择还是选手互动方面都少有战略转型,造成今年节目收视率和影响力“低开”。接下来能否“高走”,恐怕没有一番凤凰涅槃很难重生。
通过上述两例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现象级综艺节目均具有一个“半衰期”,也就是随着节目策划力度的持续加大,收视率和影响力不升反降的趋势。若能迈过这个半衰期,柳暗花明;没能迈过,则前途黯淡。只有创新,才是解决半衰期困境的良药。
如何创新?除了前文所述的“西体中用,创造性转化”之外,恐怕还需借助新媒体的融合之力。如今,各大卫视并不缺资源,缺的是找到互联网等新媒体和电视资源良性互动的模式,形成一个成功的产业系统,将新媒体本身具备的独特亮点和卫视主战场形成很棒的有机链条。这对卫视未来长远的创新型发展会产生非常好的支撑作用。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给传统的卫视综艺节目赋予灵感,真正产生属于国人的原创性内容,值得每一个从业者深察。
正如某位资深电视从业者所言,未来的电视竞争不是老三干掉老二,或是老二干掉老大,而是谁有可能干掉电视。与其在新媒体的浪潮中唱衰电视,不如寻求电视发展瓶颈的突破之道;与其对国外文化产业望洋兴叹,不如脚踏实地做好中国人的电视大片。(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萧 剑)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