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灾并不预示“狼来了”

2015年08月26日02:02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全球股灾并不预示“狼来了”

  如何在全球市场联动性增强的新态势下防范市场风险,避免市场动荡反复传导影响实体经济,是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自上周以来,全球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均出现恐慌性抛售。本周,全球股市再现“黑色星期一”,中国股市周一暴跌8.5%,回吐今年全部涨幅,周二继续暴跌;美国三大股指一度全部触发熔断机制,收盘跌幅在4%左右;德国和法国股市分别急跌4.7%和

  5.4%……

  股市暴跌还引发了链式反应。除欧元、日元外,包括美元在内的商品货币全部沦陷,油价连跌8周创1986年来最长跌势,铜、铝等基本金属跌至6年新低。

  全球市场之所以出现恐慌,新兴经济体被不少舆论认为是主要的风险源。8月份,新加坡元对美元汇率下跌超过5%,韩元和泰铢下跌超过7%,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分别跌了10.5%和14%,哈萨克斯坦坚戈宣布取消汇率波动区间限制后,坚戈兑美元一度重挫30%。作为过去十几年全球经济的引擎,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尤其被视作全球市场的一个隐患。美国市场就担心,如果中国经济下行,购买美国国债的能力就会下降,美国经济运行的资金成本就会大幅上升,从而导致复苏中止,甚至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

  “狼”又来了吗?金融危机真的会卷土重来吗?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答案都是否定的。尽管新兴经济体货币市场的动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体制的脆弱性,但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相比,情况已大为不同。一方面,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已有极大提升,本币与经济实力间的背离程度已没有过去那么大。另一方面,基于对过去金融危机的总结,新兴经济体通过区域合作机制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已有所增强。此外,过去的金融危机迫使全球银行业普遍加强了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已有所加强。全球市场暴跌并未引发新的“雷曼事件”,即是证明。

  对中国来说,尽管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转速有所下降,但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明显恶化。近期出口、制造业数据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结果。加之中国仍然拥有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充足政策储备和外汇储备,经济和人民币不可能出现自由落体。此外,美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之中,而欧洲经济刚刚因希腊与国际债权人达成第三轮援助协议,避免了欧债危机扩散。

  因此,近期全球市场大跌与基本面之间缺乏足够的因果关联。周二欧洲股市强势反弹,美股期指暴涨,表明恐慌情绪已开始消散。不过,不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不代表可以忽视市场大幅震荡发出的警报。如何在全球市场联动性增强的新态势下防范市场风险,避免市场动荡反复传导影响实体经济,是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关报道见B34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迩晓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