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6日10:05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埋雷先锋”窦宝林。
70多年前,当日本侵略者在妫川大地“横行”时,他毅然决然地告别新婚妻子,在连绵的延庆北山里神出鬼没打游击,跟随“地雷英雄”李明埋雷炸鬼子,并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就是延庆抗日老战士窦宝林。
5月25日,在县城一所普通民居里,记者见到了94岁高龄的窦宝林老人。老人面容清瘦,脸上皱纹沟壑纵横,灰白的短须狂放地生长,左眼只能微睁,右眼炯炯有神。虽然入夏,但老人因早年负过伤,身体虚弱,仍然穿着薄毛衣和马甲。老人耳背,与他交流需要提高音量,但老人说话条理清楚,讲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依然激情澎湃。
1943年6月,日寇在延庆开始“扫荡”,旧县镇米粮屯没有逃脱敌人的魔爪。“鬼子什么都抢,抢人抢粮,连被子都抢。”窦宝林说。22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窦宝林忍无可忍,正好游击队进村发展新队员,他立即报名,跟本村另外几个人一起进了北山,打起了游击。而当时,窦宝林和妻子新婚燕尔,但他仍旧下定了抗日的决心。“鬼子都打到家了,每次一来我们就得躲,鬼子走了,家里的东西也没了,这样的日子没法过。”窦宝林说。
窦宝林勤奋好学,很快就学到了一身好本领。在这支游击队中,他多次听“地雷英雄”李明讲述怎么埋地雷,明白埋雷要胆大、心细、手稳。1944年秋,李明带着窦宝林等四人去白河堡村埋雷。先选好地方,挖坑、埋雷、拉线,再填土恢复原状,然后几个人就轮流守着,怕老百姓踩雷。这天中午,六七个鬼子沿着大道大步走过来,窦宝林赶紧通知了战友,等鬼子走近,他们使劲一拉,结果自制的土雷没响,只冒起一股烟。见没能炸死鬼子,几人悄没声地散开进了村,鬼子随后也跟着进村了。一个鬼子与窦宝林面对面地走过,拉着枪栓喝问:“你的什么的干活?”“找毛驴,太君。”一位老太太也给窦宝林作证,就这样骗过了鬼子。
在对敌作战中,窦宝林多次遇到险情,也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1944年冬,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游击队百余人突袭盘踞在旧县镇张庄村的鬼子骑兵队。窦宝林与四名队员作为侦察兵走在前面,刚走到张庄村口,他们就发现了敌人的小股巡逻队,敌人同时也发现了他们。一时间,枪声大作,流弹横飞。在且打且退中,他们退到了一个山包,居高临下死守,敌人一时间难以攻上来。正在激烈地交战中,突然,窦宝林被身边的队员一把摁下头,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颗山炮就在身边爆炸开来。窦宝林感到尾椎骨疼痛难忍,一摸一把血,原来是被炮弹皮削去了碗口大一块肉,他的队友也全部“挂花”。危急时刻,游击队大队人马赶到,把他们全部救走。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窦宝林又有几次负伤,但他轻伤不下火线,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窦宝林的妻子张秋云一直在老家侍奉老人,操持家务。“他有时摸黑回来看看,待不了多长时间就走。”张秋云至今记得,1944年的小年夜里,窦宝林半夜回家,只装了一小口袋荞麦,连口水没喝就走了。老两口有五个孩子,都是窦宝林复员以后出生的。
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窦宝林正跟随队伍战斗在河北怀来县城北部。“那个高兴啊,整个队伍在一个草滩上听了一场大戏!”窦宝林激动地说。
1949年9月,窦宝林因病从部队复员回家,他先后当过村主任、生产队长。如今,他与87岁的老伴相濡以沫,安享晚年。“现在孩子们都好,我们的日子也好,这就挺好。”窦宝林说起现在的生活,一脸满足。(时洪林 周冉 詹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