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6日09:5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左手敬礼的老兵
昨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记者来到儒林街道儒林苑社区,见到了95岁的老兵丁炳。
1921年3月末的一天,随着一声并不嘹亮的哭啼,丁炳出生在延庆县城的一个贫困家庭。父母一年在地里辛苦劳作,却无法养活丁家老老小小的几张嘴。从十几岁开始,丁炳就被送到康庄的一个木匠作坊里当学徒,师傅家里的苦活脏活累活他都要干,还时不时地给师兄们当小跟班,稍不留心就会挨顿揍。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45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包括延庆在内的平北大部地区解放。宜将剩勇追穷寇,晋察冀野战军在延庆招新兵,号召有志青年为解放华北、解放全中国而踊跃参军。这年4月,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丁炳毅然抛下木匠家伙,投身晋察冀野战军,被分配到二纵队四旅十二团五连二班,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入伍以后,先是训练,从最基础的练起,走方队,练拼杀,急行军。后来就是打仗,大大小小的,也记不清打了多少仗了,反正是打完鬼子打国民党。”丁炳说,仗最打越多,负伤越来越多,身份逐渐变成了五连二班12名战士的班长。
在所有的大小战斗中,丁炳最不能忘记的是发生在河北省正定县的正定战役,也是因为这次战役,他的右胳膊被炸伤,成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后来无奈退伍。
正定县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市的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春,晋察冀野战军为了孤立石家庄、太原之敌,决定破袭正太铁路,切断其联系,发动了正太战役。
1947年3月31日,晋察冀野战军对驻守石家庄外围和正太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发起了攻击。4月9日凌晨,晋察冀野战军对石家庄外围各目标发起了猛烈的袭击。4月11日黄昏,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从东、南两面,第三纵队从西、北两面,向正定城发起了攻击。作为五连二班班长,丁炳带领二班12名战士随着大部队一起冲锋。他们抱着三八大盖,通过了宽阔的城墙外开阔地和护城河,冒着国民党守军密集的子弹把大云梯架在了城墙上,城墙上的敌人拼命地射击,往下扔手榴弹和大石块,用力向外推云梯,攻城战士不断有人负伤倒下,被石头砸中掉下来的战士满脸是血。在战斗中,一颗手榴弹在丁炳身边爆炸,瞬间,强大的冲击波掀翻了云梯,也炸晕了丁炳。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的床上。正定战役结束了,留着丁炳的除了胜利的喜悦,还有同班战友的牺牲以及自己被炸伤骨折的右肢和右腿。在医院治疗了将近一年,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丁炳的右臂不能弯曲,右手除大拇指和食指外,另外三根手指无法伸直,右肢不能负重,右腿不能长时间站立,1948年2月丁炳光荣退伍。1949年9月,怀揣着二等乙级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丁炳回到老家延庆。此后,他当过农民,打过零工,做过看场的守门人,但始终没有向地方政府提过任何要求。
采访中,丁炳老人时常会重复说话,也告诉记者有一些事情他记不清了,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采访也时不时地中断——老人需要躺一会儿,但他坚持要做完采访。
采访结束后,丁炳的家人翻出一枚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章,并帮老人端正地戴在胸前,说这是老人眼中最大的宝贝,请记者给老人拍张照片。戴好后,老人突然努力地坐直了身子,用左手敬了一个军礼,眼里没有了浑浊,而是充满了严肃、认真。
“比起死去的战友,我算有福的了,有家有儿女,社会安定,多好啊,革命那会儿想要的就是这些啊,知足了!”丁炳老人说。(时洪林 周冉 詹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