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方、管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基地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区大都在贫困山区和民族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推动烟叶持续稳定发展、烟农持续创收,逐步让烟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加快烟草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更是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升级版”的题中之义。
在“专卖专营、计划种植、合同收购”的特殊经营体制下,烟农生产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调减面积的冲击。为确保种烟效益最大化,四川从政策、补贴、技术、服务各方面多管齐下,通过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五大扶贫工程,带动烟农参与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共享产业链利益。
数据显示,2011~2014年间,全省烟叶产前投入从6.66亿元增加到10.59亿元,年均增长15%,价外补贴资金从3.33亿元增加到4.67亿元;累计投入1.67亿元用于受灾烟农的帮扶救助,全省烟叶灾害救助体系覆盖植烟面积达到100%。
在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龙滩新村村民万新宇眼里,如果没有烟草,住上这样依山傍水的“独体洋楼”,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烟草行业捐赠980万元帮扶当地新村建设,打造出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示范区,“一基四化”在该村得到充分体现:已完成新建农房40户,千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烟农培训中心配套其中,路网、电网、宽带一应俱全。该村植烟面积占全镇烤烟种植面积的1/3,依托烤烟产业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推动一三产业互动,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仅烤烟一项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余元。
而普格县螺髻山镇马厂坪村村民们则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如今的生活。2009年以来,四川烟草共投入各项帮扶资金3300余万元,对口帮扶马厂坪、子热、波洛坪三个村,通过17个项目的建设和“五帮”促“三增”的产业帮扶新模式,龙头带动、整体连片推进,促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惠及1119户4598名彝族群众。一个彝族聚居区“农民收入高、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功能齐备”的富裕新村跃然成型。
近5年来,四川烟草先后投入80多亿元助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捐赠1.73亿元,帮扶建设新村630个,新建200余公里通村油路,改造1041户特色农居,修建15所乡村希望学校,开展饮水工程和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实施绿色乡村计划,解决农民出行难、饮水难、用气难问题,烟草扶贫新村日渐成为四川山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坚持“输血加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齐驱”,促使村容村貌换新颜,11.5万户烟农户均收入从2011年的不足2万元增至2014年的4.7万元,年均增长23%,远高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和农民人均年收入。
更大的贡献还在进行中。今年全省烟草商业系统启动“581扶贫惠民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筹措投入8亿元资金,重点帮扶100个幸福美丽新村;“十二五”期间,烟基建设总投入将逾80亿元,全面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烘烤、专业化服务、现代化生产”的烟叶生产方式;计划5年投入3亿元以上,探索实用、高效、成熟、稳定的新能源烘烤设备,完成4.4万座密集型烤房的能源改造,到“十三五”末使全省烟叶烘烤环节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届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必将使烟草与经济发展纳入更加良性的互动,促进四川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全面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