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是目前所有传统制造业转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随后提出先进制造业,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如果制造业不能互联网化,就没有出路。
最近,海尔又一次被哈佛商学院写进案例库,并受到哈佛师生的好评。其实这表明海尔的探索代表了一个方向,也就是全球所有大企业都在寻找的向互联网转型的道路。具体到“互联网+制造”上,海尔的探索就是互联工厂,但它不是一个工厂的转型,尤其是不能简单理解为“机器换人”,也不是智能工厂,而是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整个企业全系统全流程都要进行颠覆。
具体来讲,这种颠覆聚焦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对企业的颠覆,也就是企业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科层制组织颠覆成平台化组织;第二个是对顾客概念的颠覆,就是从顾客到用户,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三个是对员工的颠覆,从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转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这种颠覆总结起来就是海尔的三化:“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
这些变革不是企业想不想变,而是互联网一定让你变。因为传统时代都是单边市场,只要做出产品就有人买,产品卖完回款就结束了。而互联网时代是双边市场,要的不是顾客付钱买产品,而是要用户流量,这就需要企业一定要打破传统的科层制,变成平台型企业。
所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必须要做到两化: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就是企业的领导、上级不是中心,而是以用户为中心;去中介化就是去掉“中间层”,把专门评价员工的部门都去掉了。这种变革后,目前海尔内部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平台主就是为创业者提供平台资源,小微主就是创业团队,以前的员工要转型为创客。
谈到用户个性化,首先要改变一个观念:顾客和用户是不一样的。传统时代存在一个说法就是“付款就是销售的结束”。顾客给企业付款,之后就和企业没有关系了。但在互联网时代,付款应该是销售的开始,用户不只是买东西,更是参与前端设计。而要做到这一点,工厂就必须变成互联工厂,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所以工厂必须先变成黑灯工厂。海尔现在四个工厂可以变成黑灯工厂,没有电灯,不需要取暖设备,里面根本没有人。社会个性化需求满足了之后,需要的是虚拟设计,再加上智能化制造,这时候车间里就不需要人工来导入了。
现在有很多的用户个性化需求来了之后,可以把用户定制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包装的过程,全发到用户的手机上,用户完全“可视化”,这也是海尔正在做的“透明工厂”。现在个性化定制的量还不大,当有十万个用户提出十万个需求,我们要做的不是能做十万个不同的产品,而是利用用户圈的交互,交互到最后实现一个比较集中的型号,哪怕是新产品也没有关系。
德国对工业4.0的衡量标准就是“两维战略”:横轴是企业价值,就是财务报表到底可以提升多少;纵轴是全价值链的价值,从上游到下游都要得益。而海尔探索互联工厂的“两维战略”略有差异,横轴同样是企业价值,但纵轴应该是用户个性化定制的价值。也就是说,互联工厂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带来更大的用户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价值。
当前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就像哲学上所说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工业革命开始时的工业小作坊,是自产自销。后来变成大生产,产销分离。但是互联网时代又回到自产自销,也就是用户的需求来了之后,工厂马上可以制造。
有人说,互联工厂可能颠覆电商。但这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其实就应该是美国人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写的那样:将来互联网发展会带来协同的共享经济。每个人都是产消者,比如一台3D打印机,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比如家里用太阳能发电,将电能输送上电网,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经济学告诉我们没有交换就没有价值。但互联网发展到后期,这个理论就会被颠覆。到那个时候,人们追求的将是共享价值。(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