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丽水逐梦“绿富美”——浙江丽水的生态富民路

2015年08月20日17:47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秀山丽水逐梦“绿富美”——浙江丽水的生态富民路

  

“浙江绿谷”——浙江省丽水市。

  

  新华网杭州8月20日电(记者王政、郁琼源)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享有“浙南林海”“浙江绿谷”美誉的浙江省丽水市,近年来立足好生态、好风光打造美丽城乡、发展美丽经济,以全域景区带动全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互促互进的特色发展之路。

  

  “烟头不落地”的清洁城市

  

  记者在丽水市莲都区发现,主干道花园路两旁所有的电动车都是朝一个方向摆放,路口处有精心修剪的“小节点”绿化景观,文化墙上还会镶嵌着可爱的多肉植物。路面上看不到随意丢弃的垃圾,连一个烟头都找不到。

  

  抬眼望去,原来花园中学前私搭乱建的临时花卉市场不见了,代之的是“欧陆风情一条街”高品位建筑,花园中学的操场地下空间也变成了停车场,多出了478个车位,解决了区域内的停车难。

  

  “现在有一个很时髦的‘换客’活动,只要您能在莲都区范围内集齐10个废弃烟头,就能换取一张价格50元的古堰画乡景区门票。”丽水市建设局副局长周兆金说,丽水的城市管理重在细节、重在精致。从“不让烟头落地”的小事做起,创建“最清洁城市”。

  

  走在“童话云和”的云和县仙宫大道上,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云和县委书记张建明说:“我们要做好物流、资金流的‘流量经济’,以美丽县城、美丽城乡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浙江绿谷”——浙江省丽水市。

  

  山水乡愁里的“慢生活”

  

  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葛学斌说:“丽水山好、水好、空气好,我们要用心呵护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

  

  记者在莲都区联城街道“美丽乡村”港口村看到,村口处有指示牌,标明了文化礼堂、健身场所等公共设施的方向;宽敞洁净的村路上,每隔几十米就会有一个分类垃圾桶。港口村民作为颜氏后人,把颜氏家训写在房屋的外墙上。“港口村以乡愁为主线打造整体村落乡村旅游,把原来的泥土房翻修整理,勾起大家的乡愁回忆。”联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建勇说。

  

  好生态、好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今年27岁的谢逸选择从银行跳槽,回到老家云和县的小顺村。她把老房子改造成三层小楼,修建泳池、发呆亭,开起“逸境民宿”。

  

  “我选择小顺村,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文环境以及优质的山水资源,虽然还在试营业阶段,但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好的。”谢逸说,她努力打造自己的“逸境”,让来的人有回家的感觉,享受“慢生活”。

  

“浙江绿谷”——浙江省丽水市。

  

  “绿富美”释放生态红利

  

  云和县石塘镇的蓝加龙以前以开拖拉机为生。8年前,在石塘高速路口开了家隆溪鱼馆。近年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石塘镇“石塘渔村”农家乐集聚区的发展,家隆溪鱼馆的生意红火起来。2014年,鱼馆年收入达45万元。

  

  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景宁大均乡伏叶村的“田园伏叶”农家乐,记者见到大均乡乡长陈帅锋。“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是不能脏、不能乱。现在一家开农家乐,能带动五家人的就业。农家乐又可以反过来支持蓝莓、西瓜、金银花等特色产品的种养。”

  

  陈帅锋是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来丽水工作的选调生,在这里,他创办了微信公号“大均农家”,通过发展农家旅游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景宁县县长蓝伶俐告诉记者,伏叶村是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2014年全年伏叶村接待游客数达16万人次,同比增幅46.5%,营业收入达330万元,有效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

  

  美丽城乡建设正为丽水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财富。“我们着力建设美丽城乡,最终目的是为了美在产业、美在经济,让丽水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越来越有幸福感。”丽水市委副书记朱晨说。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