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红了 玉米熟了——西藏林芝特色农牧业丰收美景一瞥

2015年08月20日16:02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苹果红了 玉米熟了——西藏林芝特色农牧业丰收美景一瞥

  (辉煌50年·大美新西藏)苹果红了 玉米熟了

  ——西藏林芝特色农牧业丰收美景一瞥

  新华网西藏林芝8月20日电(记者秦春)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市,平均海拔3000米,面积11.7万平方公里,人口21.2万人。这个处于“太阳宝座”上的城市,因充沛的太阳光源,成为西藏农牧业发展辐射地。

  近年来,林芝市围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打造农牧业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一带四基地”,即:林果产业带+藏香猪养殖加工基地,藏药材种植基地,茶叶种植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迄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有401家,特色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去年底,林芝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0.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26元,全市特色农牧业总产值达5.4亿元。

  米林农场是西藏自治区4家国有农垦企业之一,创建于1960年,现由福建省龙岩市对口援助。全场有土地9800亩,已发展成为西藏最大的高原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果苗驯化繁育基地、高原生态养殖基地、高原葡萄种植基地、特色花卉繁育基地、藏药材种植基地。

  在米林农场的葡萄大棚,林芝市的藏族全国劳模扎西告诉记者,他的葡萄园已经营12年,共承包100多个温室,年收入20万元。

  扎西说:“以前这里水果品种很少,援藏干部带来了瓜果新品种。我们开始栽培葡萄,种西瓜和苹果,从此结束了高原没有葡萄和西瓜的历史。”

  福建龙岩市的援藏干部、米林农场场长肖华鑫说:“打造米林农场高原优质水果繁育基地,打造西藏最大的水果种植基地,闽藏携手,服务西藏和谐稳定大局,造福西藏人民。”

  据了解,米林农场今年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先进企业”。藏族职工占99%的米林农场去年职工种植瓜果蔬菜的收入达400多万元,承包种植户年人均收入5万元以上。

  林芝市的米瑞乡以种植业为主,传统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现在种植“郑单958”优质玉米品种,每亩单产1000公斤。目前,米瑞乡共种植6万余亩玉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7390元增长到现在的13808元。

  在初秋的青藏高原,米瑞乡党委书记卢俊平指着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对记者说:“那片姆多村去年仅靠玉米种植,收益就达184万元。今年该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1420亩,还种植其他饲料玉米1100亩,预计玉米收入可达8000余万元。”

  秋高气爽,米瑞的苹果也丰收在望。卢俊平介绍,这里生产的苹果,都包上“四季平安”字样,销往全国各地。眼看当地的水果畅销,他颇感欣慰:“林芝市的绿色水果产业发展,正在全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截至去年底,林芝市水果种植面积达9.4万亩,茶叶种植面积5800亩,其他藏药材7058亩,养殖猪规模达40万头。特色农牧业,正带动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米林的苹果红了,米瑞的玉米熟了,丰收之年的藏族民众正奔向红红火火的小康之路。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