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公开市场18日进行1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于 2.5%。操作量较上周二大增1.4倍,创2014年1月底来单日最大。对此,市场迅速作出反应,以股指跳水的方式表达对流动性紧张的担忧。
此前,很多分析认为,在外汇占款出现大幅下降、汇率波动强烈、干预外汇市场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央行会在上周末出台降准政策。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理层似乎并没有急着出台降准政策的意思,而是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市场资金面平稳。应当说,这也是近几年来央行在缓解市场资金矛盾方面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能够维护市场的资金平衡,也能够试探市场对政策的期待程度,从而比较主动地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去向,避免频繁降准降息带来市场的剧烈波动。从这个层面来看,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扩大逆回购幅度,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对市场反应的一种测试,是为了更加主动地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一旦市场在逆回购扩大后趋于稳定,资金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那么,央行就可能不再选择降准,而是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市场的资金平衡。
另一种可能是,扩大逆回购是降准的前奏。众所周知,由于受美联储加息脚步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股市震荡等因素的影响,近一段时间以来,外汇占款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相关机构估计在8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市场流动性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降准也是势在必行。但是,考虑到广义货币(M2)已经高达135万亿元,继续降准无疑会进一步扩大市场流动性,使M2进一步扩大。假如降准不能有效解决市场资金紧张的问题,不如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一些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再降准,可能效果会更好。而且,公开市场操作释放的流动性还容易控制。所以,此次扩大逆回购也可能是降准的前奏。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通过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观察汇率市场的变化,并根据汇率变动确定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走向。因为,加大汇率市场干预力度毫无疑问是目前市场资金紧张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果汇率市场仍然维持较大的波动幅度,央行对汇率市场的干预不能停手。那么,扩大逆回购后就必然会出台降准政策。而且,从目前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来看,长期资金需求的意愿明显高于短期,公开市场操作也不可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降准也会在汇率市场的变化中,出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先搁置降准政策,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观察美联储加息的时间。如果美联储明确9月加息,那降准政策就会迅速出台,以避免资本的进一步外流而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反之,如果美联储加息时间拖后,那资本外流的可能就会变小,甚至会在汇率市场趋于平稳后回流,那么,就不需要再降准,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满足市场对资金的需求。
从总体上讲,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市场已经出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特别是实体经济,会在这样的紧张预期下出现融资更加困难、融资成本更高的局面。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加剧市场资金紧张矛盾。18日股市出现大幅跳水,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对资金问题的担忧,反映了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恐慌。如果此后两天继续出现下跌,也会从另一个层面促使央行加快出台降准,以稳定市场信心和情绪。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