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8月19日电(记者庞书纬)20日恰逢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七夕节。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逐渐升温,加之电子商务推动,七夕节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男女关注,并被冠以“中国情人节”的雅号。
民俗专家提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夕其实更接近“女儿节”,所谓“中国情人节”,是当下商家参照西方情人节的“附会”与“发挥”,与其原先涵义相去甚远。
“在传统社会,女子在七夕这一天‘乞美’‘乞巧’‘乞子’,反映了她们对容貌美丽、心灵手巧、生儿育女的渴望。甚至连七夕节活动主要场所,都是安排在相对私密的庭院中。”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说。
据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长茂介绍,在作为七夕文化重要来源的织女牛郎传说中,织女突破阻拦下嫁牛郎,成为大胆追求爱情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她与牛郎的关系是夫妻而非情人,并育有一对子女。两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特别是家庭观念,这也正是七夕文化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曾一度沉寂的七夕被“激活”,并呈现“情人节化”的趋势。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讲师陈家建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除了商家推动外,与80、90后一代都市青年普遍存在的“婚恋难”直接相关。特别是在大城市,由于异地就业的青年比例较高,上述现象尤其明显。七夕节因传说中的“鹊桥会”等情节,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新内涵。
“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七夕节的内涵也会随时代变迁,其中那些符合中国优良传统、契合时代精神的内容,例如织女、牛郎对爱情的坚守、对家庭的担当,还将不断传承、历久弥新,成为中国人善良风俗、伦理的一部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学者高艳芳说。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