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亮的抗战歌声)唱响《救亡进行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新华网上海8月19日电(记者孙丽萍)“脚步合着脚步,肩膀扣着肩膀……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1936年创作的《救亡进行曲》,曾与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并称,成为抗战烽火中的“时代最强音”。
在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一曲“青春之歌”依然让几代人热血沸腾。
《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一大批经典的抗战歌曲响彻中华大地,激励着千千万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救亡进行曲》就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
1936年,当日本法西斯把侵略战火烧到中国时,正在攻读音乐系的孙慎投笔从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战地服务队。抗日救亡的生死战争,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孙慎在上海写出了这首歌曲。
这是一首富有战斗性的进行曲,节奏刚劲有力,仿佛一个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战士。在当时,《救亡进行曲》的旋律极大地鼓舞了亿万国人的抗战斗志。
而新中国成立后,该曲又由瞿希贤编配成合唱谱,作为影片《青春之歌》的插曲播出,再次传唱神州大地。
85岁的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抗战歌曲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但最爱唱的还是《救亡进行曲》,“这首歌当时在全国很流行,周钢鸣的词,孙慎的曲,唤醒了广大民众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谈起《救亡进行曲》,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赵光印象深刻。赵光正在领衔创作一部二战时期以犹太音乐家和上海音乐学院渊源为主题的音乐剧《海上·音》。在他看来,上海是众多抗战歌曲的诞生地。如今虽是和平时期,但体现民族精神的经典不能忘却,而今天的艺术家更要不断以新的创作回馈时代。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