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天津雨后积水表面出现白色泡沫。京华时报记者赵思衡摄
昨天上午,天津迎来爆炸事故发生后首次降雨。部分靠近爆炸核心区域的民众感到胸闷、眼睛不适等,记者淋雨后皮肤有刺痒,后背出现成片红点。针对雨后积水出现的白色泡沫,官方回应为正常现象,PH值在正常雨水数值范围内,未检出氰化物。
□发布
事故中心区现首场降雨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李兴春:如果雨大,人员须及时从事故核心区撤出。
昨天天津下了爆炸事故发生后的第一场雨,天津气象台回应京华时报记者,称昨天上午天津大部分地区出现雷阵雨,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7毫米。滨海新区平均降水量为0.6毫米,爆炸事故地仅出现了不到0.1毫米的零星小雨。
在昨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降雨对救援的影响,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回应,除去已经采取的措施外,做了一些新的安排,对污水处理厂加大处理力度。“有降水的时候,所有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如果处理后检测出有害物质超标或者轻微超标,将会逐层拦截,实现氰化物的达标排放。越是在下雨的时候,越要注意监测,甚至还要增加一些排查的设备”。
据包景岭介绍,有关部门主要采取三种措施应对降雨。一是将经过严密监测达标和初步治理的坑水、管道水腾空,以利于降雨储存;二是污水处理厂加大处理力度,有降雨的时候,所有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前期都要进行消解处理,后期一旦检测出超标或者轻微超标,还有一道把关设施,确保氰化物达标才能排放。三是进一步加固爆炸事故核心区围堰,以应对暴雨。
包景岭透露,针对天津环境监测力量不足的情况,目前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监测站人员正赶来支援,环保部还将调度几个省份监测站人力物力赶赴天津。
包景岭表示,正在考虑对事故中心区进一步加固围堰,以应对大雨。针对坑中几万吨的污水,昨天已经有多名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提出了相应的方案,这一方案现在已经开始实施。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李兴春在回答记者采访时介绍,如果雨大,人员须及时从事故核心区撤出;目前降雨对大气影响较小,污染水只要不外排,对周边地表水的影响就在可控范围内。
□现场
水面有泡沫淋雨会刺痒
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泡沫极有可能是从爆炸现场迸出来的物质。
昨天有记者拍摄天津下雨的照片在网上流传,照片显示,下雨后,黄海路第一大街路段上雨水泡沫连接成波浪线,车辆开过后仍冲击不散。有天津市民反映说,近几天洗车的时候车体上也会出现这种白色粉尘附着物。这些白色泡沫是什么?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记者对此向有关环保专家进行了求证。
在滨海新区黄海路跟五街交口附近的一位上班族表示,下雨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是雨停了开发区出了太阳以后,开始觉得不舒服,“胸口特别憋闷,呼吸道里说不上来地难受,眼睛也不舒服,想流眼泪。”他说,空气里有一股难以形容的味道,一开始还以为是心理作用,但是办公室里的人都有这个感觉,"连平常体质好的人都觉得胸闷"。
昨天雨下得急的时候,京华时报记者看到雨水掉落在地面上溅起白色的泡沫。有风把雨水打在记者的腿上、胳膊上和脸上,皮肤觉得痒痒的。衣服淋湿后,后背上出现一片一片的红点,“有刺痒的感觉。”
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表示,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向四周迸散出一些物质,而这些白色泡沫极有可能是从爆炸现场迸出来的物质。
天津市环保部门现场检测,PH值在正常雨水数值范围内,未检出氰化物。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表示,白色泡沫为正常现象。他说,其实公众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即使是几天前出现氰化物、苯系物等特征污染物超标现象,也只是某些点位局部时段出现的,并不是说所有点位所有时段都超标。”
□影响
或挥发出有毒有害物质
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一旦出现氰化物或者有机污染物超标,会及时发布通知。
包景岭说,地面散落的危险化学品经过雨淋,可能挥发出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环保部门对此正在严密监视。8月18日,在原有17个监测点基础上,环保部门又增加了一个环境监测点,一旦出现氰化物或者有机污染物超标,会及时发布通知。
天津市气象台预报称滨海新区在今天早上到中午有小到中雨量级(降雨量有5至10毫米)的雷阵雨天气,下午降雨将短暂停歇,风向是西南风转北风2-3级。有媒体报道称天津市气象局或将采取人工消雨作业,京华时报记者致电天津市气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在昨天“未组织开展人工干预天气有关工作”,今天也没有人工消雨的工作安排。
该工作人员称,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气象局已经启动重大突发事件气象保障Ⅰ级应急响应状态,将紧密监视天气走势和最新发展变化,滚动发布最新预报和订正预报,如遇降水,将提前对降水出现的时间、量级和影响范围等给出预判,为现场指挥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资料。
□反应
居民担心空气危害身体
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化学专家:空气中有毒害污染物浓度已稀释很多,现在降雨对人体的危害较小。
在滨海新区黄海路跟五街交口附近的一位上班族表示,单位所在的位置距离爆炸区不到5公里,爆炸之后一直都在上班,他还曾经到过距离核心爆炸区2公里的位置。现在最担心的是空气质量对身体长期的危害,“尽管单位给我们发了普通的口罩和茶叶作为防护措施,但是我怀疑这到底管不管用。”
在天津滨海新区生活的李女士称,爆炸发生后,身边很多人担心空气质量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将老人孩子送到外地,“我一个姐姐说空气有毒,把孩子弄北京去了,最近在小区的人明显都少了”。李女士称自从爆炸事故发生后,家里从来没有开过窗户。
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的一位化学专家表示,爆炸事故发生后降雨,会将空气中的酸碱等有害化学物带到地面上,这些没有来得及处理的化学小颗粒随雨水流动,容易扩大污染面积。此外,有些毒害的污染物随着降雨渗透到土壤中,处理难度较大。该化学专家称,这次降雨发生在爆炸事故的第七天,空气中有毒害污染物的浓度已经稀释很多,现在降雨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小。
□防护
多喝水戴专业滤毒口罩
专家:根据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空气内的污染物的浓度不足以导致瞬时的“灼伤感”
记者就居民关心的空气中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如何防护的问题,采访安全工程专业的业内专家,专家称居民可以从增强自身体内循环和加强物理防护两方面着手,只要防护得当,污染物对人身体的影响应该不大。
通过日常多喝水的方式,加快自身的新陈代谢,将吸入身体的有害物质尽快排出体外。她提到,网上流传的喝茶比喝水更有效的方法并不科学。事实上,两者的效果相近,都是加快体内循环,茶酚对分解有害物质并没有特殊的作用。
专家称,更重要的是,居民要增强个人的防护,在户外时使用有滤毒功能的口罩,市面上普遍使用的PM2.5的防护口罩效果不大。另外,网上流传的在口罩上洒水的方式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有害物质遇水可分解,但是体感可能不太舒适。
记者就居民所产生的不适感采访到业内专家。专家称,居民提到的眼睛流泪、胸闷、皮肤刺痒等症状,很像化学品溶于水后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不良刺激。但是根据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空气内的污染物的浓度不足以导致瞬时的“灼伤感”。同时,考虑到人体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有机系统,所以,居民淋雨后皮肤有刺痒感可能是出于心理作用。
京华时报记者樊瑞武红利韩林君实习记者葛淼慧综合新华社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