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要从“管资产” 转为“管资本”

2015年08月19日00: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国企改革要从“管资产” 转为“管资本”

  虽然国家层面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尚未出台,但各地的国企改革早已是风生水起。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区市的地方政府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陆续推出了各自的国企改革方案。综合来看,这些改革方案涉及实行混合所有制、推广员工持股计划、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率等各个方面。但一个共同特点,也是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都在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重大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都是围绕着“管资产”为中心来运作,为了更好地掌控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对国有企业的“管人”和“管事”也就不可避免。换句话说,政府只有通过“管人”和“管事”,才能达到“管资产”的目的。

  这种体制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多头管理、出资人权利分散、无人承担最终责任等现象较为突出。国企高管既是政府官员,又要承担企业家的角色。从结果来看,国有企业在实现资产膨胀的同时,并未有效实现市场竞争力的同步提升和效益的实质改变。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尽快从“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从过去的“管资本”过粗、“管人”过死、“管事”过细的怪圈中跳出来,就显得十分紧迫。在“管资本”的模式下,国资委将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最终回归股东的身份。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必须依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根据所投入资本的多少和比重,获取相应的权益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与此同时,国有企业高管也将从行政任命转为市场选聘,职业经理人将成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主体。

  组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是实现“管资本”的重要组织形式。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的权益,可以控股、参股其他类型企业,也可以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公资本,从而形成混合所有制。而其本身可以不开展其他商业性经营活动,也不干预其控股或者参股企业的日常经营。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原来的“国资委—国有企业”的两层结构将转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三层结构。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认识偏差,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核心的国有资本管理新体制尚需时日。各地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大胆探索和创新,尽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

(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