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人民币兑美元4天累计贬值约4.6%。这是对一段时间以来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差的校正,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将使人民币汇率未来可以按照更加市场化的规律运行。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指出,2005年7月启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特别是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9.5%,同期欧元、日元、澳元、巴西雷亚尔和卢布分别下降10.8%、9.3%、5.3%、8.3%和17.7%,人民币相对于英镑、韩元、南非兰特和印度卢比也分别升值,在全球主要货币中仅对美元略有贬值。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外贸出口造成了一定压力,据对6000家企业问卷调查反映,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较长时间升值、产业和订单转移以及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和影响当前出口的重要因素。
该负责人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0.9%,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据WTO统计,前6个月,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南非、巴西出口分别下降5.2%、8.1%、5.1%、16%、6.4%、14.7%。7月虽出现出口较大幅度下降,但剔除去年同期异常增长垫高基数的因素,仍处于正常波动范围。总体上看,我国出口结构调整趋势向好的势头没有改变,目前我国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的态势没有改变,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
该负责人强调,此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完善,对不同企业影响是不同的。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将相对从中受益,以进口为主的企业相应地提高了换汇成本,一些重资产、美元负债高的企业也将受到一定影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由于跨区域上下游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普遍存在,某一个经济体的币值变动及其对进出口影响,都将快速正向传导至其他链内经济体,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效应会被分摊、弱化。从近期一些主要经济体货币贬值情况看,其对出口的拉动效应远小于贬值幅度。中国作为出口、进口大国,且加工贸易占相当比重,此次人民币汇率正常调整,对外贸的影响不宜过分解读。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必须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紧紧抓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依靠创新驱动,努力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国外贸持续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带动世界经济发展,为各国创造机遇。
(来源:商务部网站)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