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大火车站启动高校新生接站 民办校数量大减

2015年08月16日05:5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北京两大火车站启动高校新生接站 民办校数量大减

北京站民办高校新生接站数量今年降至10所 记者 王薇

  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的高校新生接站近日开始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

  高校新生接站 民办校数量大减

  近日,北京站、北京西站两大火车站双双启动一年一度的高校新生接站工作。作为曾经是接站主力的民办高校,今年接站数量创下历史新低。截至目前,在长达36天的接站期,北京站高校新生接站办公室仅接到10所民办高校登记,而2010年的接站数量曾达到53所。高考生源下降,计划内录取率提升,使火车站正式退出民办高校抢夺生源的舞台,新生接站回归服务本质。

  现场

  不发宣传材料

  学校大巴送新生报到

  昨天是北京站高校新生接站启动的第5天,北京站站前广场正对出站口的一侧支起了十几个粉色的遮阳伞。新生接站区就设在这儿。昨天,记者只看到了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和北京民族大学两所学校的接站志愿者。而去年同一时期,这里还有12所民办高校一起接站。管理部门表示,今年民办高校接站数量直降到了10所且时间平均都在10天左右。公办学校仍然维持在1天。接站现场仍然严禁一切现场招生行为,如发现有侵害新生利益的行为,将取消接站资格。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每年火车站的新生接站工作都是以民办高校唱主角。2006年前后曾达到过百余家民办高校齐聚火车站的壮观场面。那个时候民办高校进行接站更多的是为了扩大影响,抢生源。各式的宣传展板摆成一片,面对手拿多份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各学校更是使出各种本领现场“争夺”学生,举着接站牌挤进出站口,就是为了早于别的学校一步接到学生……面对这种场面管理部门对新生接站工作不断规范,接站现场的秩序才逐步好转。

  昨天和2006年的壮观场面相比,接站的场面显得相当寂寞,民办高校新生接站真正回归了服务本质。每所学校的接站台只有一个学校的名称和统一制作的简介,桌子上不摆放任何宣传材料,学生出站后直接找到学校接站台,进行简单核对后,志愿者会将新生统一送到学校的校车上,去学校报到。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一位2012级的志愿者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年,他就是从北京站下的火车,看到学校的牌子特别亲切。刚来北京,人生地不熟,学校能够来接他们心里特别温暖。今年他主动报名来接新生。

  据了解,今年,北京站的新生接站工作于8月10日开始,将持续到9月15日。北京西站的高校接站服务时间为8月11日至9月5日,为期26天。

  调查

  生源下降 录取率提升 民办校“摆摊”减少

  针对民办高校在火车站“摆摊”减少的现象,北京某民办高校学生处处长分析,一方面是因为生源的总体减少和录取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北京高校近两年也在招生中逐步减少外地生源的比例,所以接站需求下降。

  该学生处处长表示,火车站接站的模式大概开始于10多年前,北京的民办教育大都不在高考计划内招生,而是采用“自考模式”,不要求学生的高考成绩,低门槛甚至零门槛入读,外地学生来京求学的人也多,所以民办高校会在火车站摆摊抢生源。近几年,高考生源在下降,计划内的录取率也在提升,学生能够被计划内高校录取的几率大大增加,盲目来北京找学校的学生减少,所以民办高校在火车站“抢人”的现象也就随之少了很多。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王老师,已经连续7年带队到北京站接新生。在他看来,民办高校找准定位,自身变得强大了,根本不需要到火车站抢夺生源。到火车站接站,纯粹是为新生服务。多年前,民办高校火车站“抢生源”是无序发展中的一种怪象。

  有业内人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现在民办高校的生源竞争很厉害,有的招生每年能减少千人左右,不少纯民办高校都在转型,特别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从培养“自考生”转而培养养老、商业服务类等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招生更加有针对性了,所以去火车站摆摊的民办高校数量自然减少。

  民办高校不再摆摊也与北京市的招生政策有关。上述学生处处长表示,近两年北京市对于北京高校的招生生源有了一些限制,外地生的招生比例有所下降,自然需要接站的学生也就少了。

(来源:北京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