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伤痛,更是力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30周年记

2015年08月15日17:1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是伤痛,更是力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30周年记

  新华网南京8月15日电题:是伤痛,更是力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30周年记

  新华社记者蔡玉高、蒋芳

  15日,位于南京城西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开馆30周年纪念日。

  30年前,日本文部省篡改历史教科书,激起国人愤慨。为将“血写的历史永远铭刻在南京土地上”,纪念馆在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上建成开放,成为国内首个抗战纪念馆。

  30年来,纪念馆占地面积从2.5万平方米扩至10.3万平方米;馆藏文物史料从100多件增至17万余件;年参观人数从10万人次到超过800万人次……它在不断传递民族伤痛记忆的同时,更一再警醒世人,战争不应重来,悲剧不能重演。

  痛定思痛,打磨民族意志的铠甲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15日上午,在纪念馆集会广场前,来自山东的参观者王友林与14岁的儿子认真读着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遇到儿子难以理解之处,他还详细解释。

  王友林说:“去年国家公祭日后,我一直想带着孩子来纪念馆参观。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灾难的历史必须牢记。”

  首个国家公祭日激发越来越多的国内民众走进纪念馆参观。仅今年上半年,参观人数便超过4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0%。开馆30年来,参观人数已突破6000万人次。

  15日上午,到馆参加集会活动的幸存者陈桂香又一次走过遇难者名单墙。看着墙上亲人的名字,老人始终一言未发。陪同她前来的孙儿表示,惟有国家强盛,历史才不会重演。

  对于经历了那场战争伤痛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而言,纪念馆已是他们的心灵家园。每逢重要的纪念日,他们都要到这里来祭奠家人,呼吁反思战争。对于国内民众而言,纪念馆则是重温惨痛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已担任20多年馆长的朱成山说,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城市之殇,更是中华民族之殇,要深入人心并引起反思,才能提振民族精神,凝聚力量圆梦中华。

  血泪控诉,历史不容歪曲

  “……我想首先问一问,日本领导人什么时候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今年5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这样反问日本记者。

  纪念馆在控诉日本侵略罪行、驳斥日本右翼谬论等方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1938年1月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侵略罪行最残暴、最典型的,也将日本侵略者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篡改教科书,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多年来,日本右翼分子为质疑而质疑,为否定而否定,目的就在于以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为突破口达到美化侵略的目的,但面对纪念馆内的累累白骨、数千件文物史料、中外人士证言,他们的任何狡辩都显得那么无力。

  为了让日本民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有着更为准确的认知,自1994年开始,在日本友好团体的邀请下,纪念馆顶着巨大压力,组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赴日证言,至今已有34批共49人次的幸存者走进日本。面对幸存者证言,很多日本民众当场痛哭流涕,有的甚至下跪谢罪。

  幸存者夏淑琴曾用十年时间,在中日两国的法院都告赢了污蔑她为“假证人”的日本右翼分子东中野修道、松村俊夫。她深有感触地说:“没有纪念馆和国家的支持,以我个人和家庭的力量恐怕很难斗得过猖狂的日本右翼分子。”

  2014年6月,我国宣布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珍贵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无言的白骨和文物,幸存者的血泪控诉,永远是对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最有力的震慑。”朱成山说。

  携痛前行,和平之声辐射世界

  15日上午,第14次国际和平集会在纪念馆举行,来自日本的市民代表团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等人,分别用中日两国语言宣读和平宣言。

  这是日本铭心会访华团团长松冈环第30次带领日本铭心会来到南京。她与幸存者夏淑琴紧紧拥抱,互相问候。“南京和这座纪念馆30年来一直不间断地向世界传递反战、和平的电波。在我看来,这里就是和平之声发出的原点。”

  举行国际和平集会、宣读和平宣言、放飞和平鸽、撞响和平大钟……始终保持理性、秉持和平理念的纪念馆,在中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纪念馆接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人士近300万人次。

  “经历过战争苦难的南京人,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朱成山说,已经先后有海部俊树、村山富市、鸠山由纪夫3位前首相来到这里倾听和平的呼声。丹麦女王在参观纪念馆后表示:“我们无法改变残酷的历史,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与一位外籍人士的警示之语,至今仍悬挂在纪念馆内的显著位置。纪念馆最后是和平公园。此处碧波荡漾、绿意盎然,不远处还矗立着手托和平鸽的和平母亲雕塑,让人豁然开朗的同时,也倍加珍爱和平发展的环境。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