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战“并肩”系列报道)专访牛津大学教授米特 从西方学者的角度发现中国抗战
米特教授(左)和记者段雪莲 摄影:敖丹娜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段雪莲、敖丹娜):在众多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著作中,西方学者的著作凤毛麟角,正如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拉纳·米特所说,西方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知之甚少,这也是米特致力于写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的初衷。这部意在向西方读者呈现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作品,在英美学界掀起了对中国在二战中作用的热议。国际在线记者日前对米特教授进行了专访,跟随他从西方学者的角度去发现中国的抗战。
与拉纳·米特约好的采访地点在伦敦肯辛顿区的皇家音乐学院。当天下午,米特在这里录制了一档关于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古诗词的广播节目。这位38岁就成为牛津大学最年轻终身教授的学者说,自己在选择中国现代史研究方向之前,对这个亚洲文明古国可以说所知寥寥。不过现在,他可以流利地说普通话,也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著作。
米特告诉记者,《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这本书从构思、写作到最后出版,历经了十几年的时间。为了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山城重庆是他造访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1937年至1946年,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可以说,重庆与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比肩,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首都之一。但是,以重庆为代表的这段历史如今在西方世界并不为人所知。所以,当我解释说我想把这段历史呈现给更广大的读者时,当地人和我的中国朋友都表示非常支持。”
米特在书的初始章节中这样形容战争阴云下的重庆:1939年5月初的一天,中国“三大火炉”城市之一重庆,初夏的气温已经开始咄咄逼人。原本寂静的市区上空远远地传来日军战机蝗虫一样低沉的嗡嗡声,大量密集的燃烧弹接踵而至,山城瞬时陷入一片火海。
米特说,选择将本书的开篇设置在重庆,具有双重意义,“1939年5月4号这一天是非常特别的,恰恰是2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今天的中国,五四运动被认为是新文化的启蒙,在这场运动中,民主与科学以‘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身份被引进中国。然而整整20年后,日本人试图用武力去摧毁、抹杀这场运动所提倡的精神。所以我觉得,当时的重庆和整个中国,通过对那场空袭的抵抗,也定位了自己在二战中反抗者的角色。”
虽然中国一直坚定地抗击日本侵略,但米特说,在日军侵华初期,西方主流意见一致认为,中国很有可能会放弃抵抗,向敌人妥协。但事实证明,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坚持抵抗,不放弃、不妥协,“如果在1938年左右,中国放弃抵抗,向日本妥协,那么接下来的几年,甚至有可能是10年里,中国将陷入日本统治。而日本将会有余力去攻击苏联,甚至英国殖民下的印度。毫无疑问,日本将更加自由地加强在亚洲的势力。而中国对日本侵略的顽强抵抗,很大程度上阻止了这一切的发生。”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然而,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在二战中角色的认知非常有限。米特认为,对于二战爆发时间的定义,就是例证之一,“我觉得西方国家不应该认为二战只是在1939年希特勒侵占波兰才开始,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一直在抵抗日本侵略。在欧洲战事爆发之前,中国几乎已经孤军奋战了两年。”
早前,米特曾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同盟国战胜日本所做的贡献从未获得充分肯定。西方民众几乎不知道抗日战争那一段在中国人人皆知、刻骨铭心的历史,也不知道中国与二战有什么关系。”
米特将中国盟友“被遗忘”的原因归咎于冷战。他解释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几近隔断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信息沟通,“‘冷战’结束之后,中西方的历史学者开始渐渐获得了学习和研究对方国家史料的渠道。这也就意味着双方有了互相了解的机会。所以现在你经常可以看到西方学者在中国的上海和南京等城市查资料做研究,而中国来的学者也可以到美国斯坦福的胡佛研究所等地做学问。”
米特认为,走近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有助于西方国家更透彻地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对于我们理解亚洲地缘政治、理解二战历史对这一地区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一地区有些摩擦的起源,正是多方想要构建一个平衡的、互相尊重的地区格局的愿望的体现。1945年,与欧洲不同的是,亚洲并没有达成一个包括所有国家在内的停战协议。所以我的理解是,亚洲地区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仍在试图完成二战之后未竟的事业。”
米特的著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引起了西方学界和媒体的热议。英美主流报纸期刊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和《泰晤士报》等纷纷加入讨论,并不约而同地承认,数十年来,西方读者对米特著作中的这段中国历史知之甚少。
《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评论认为,米特的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二战经历的重要而令人信服的历史书。他的著作给了中国应有的历史评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指出,这本书成功描绘了成百上千万中国人民地英勇抗战史,以及战争如何促使现代中国崛起。
或许在全球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东西方对于中国对二战胜利的贡献会有一个更加恰如其分的认知。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