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拉萨古城改造的“有所不为”

2015年08月14日15: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通讯:拉萨古城改造的“有所不为”

  资料图:7月21日,拉萨白塔上空出现日晕奇观。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中新社发 李林 摄

  中新社拉萨8月14日电 题:拉萨古城改造的“有所不为”

  中新社记者 傅艺明

  走进家中的佛堂,在佛龛里宗喀巴佛像前供“圣水”,然后点燃酥油灯,这是69岁的平珍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

  平珍生活在拉萨八廓街,是拉萨古城最核心的区域。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修建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即是八廓街最早的来源。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探访此地。

  大昭寺是拉萨的“心脏”,环绕它的八廓街转经道犹如一条动脉,流淌着藏地民众绵延上千年不竭的虔诚信仰。如今以这里为中心的拉萨老城区看不到如蜘蛛网般的电线,石板路面干净锃亮,水、气、供暖完备,身在城中心的老居民真正享受上城里人的生活,这得益于一次改造保护工程。

  2012年,考虑到八廓街市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给排水系统不完善、供电线路老化,西藏自治区决定对古城进行改造,包括修葺转经道、排查老化线路、配备消防设施、覆盖数字电视和互联网以及增加旅游配套设施等。

  如今,围绕着大昭寺沿顺时针行走、祈祷(即转经),依然是居住在八廓街上的藏传佛教信众最常见的朝拜方法。但平珍年事已高,平日已不常转经,只是在自家的佛堂内念经。而这一习惯并未在大规模的古城改造时终止。

  八廓街改造的最大难点是“有所不为”:八廓街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8处,作为藏族百姓心中的“圣地”,古城的改造必须不改原有风貌、必须尊重当地的宗教习俗,这是改造的核心原则。

  “古城改造的一个原则就是坚决不插手居民家里佛堂的布置,不改变佛堂的布局,以前是怎样摆放的,现在还是怎样。”参与了古城改造的八廓古城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拉巴卓玛对中新社记者说。

  拉巴卓玛介绍,除了不干涉居民佛堂的布置外,古城改造也不改变古建大院的布局,“原来供着什么现在还供着什么”。此外,由于供暖施工挖线路的工程较大,为避免对寺庙文物带来破坏,供暖改造最终采用了每户发放电采暖设备的方式。

  如今,八廓街已经由坑洼不平的小石板路更换为新的青石板路面,转经路的中央特意铺设了比较长的石板,方便信徒“磕长头”;曾经销售电视机、音箱等商铺已整体搬迁,八廓街不再保留与宗教无关或经营并不正规的商铺,名为“夏帽嘎布”的百年老店则依旧保留于此。

  43岁的边巴扎西从小就住在八廓街,他对现在的八廓街最大印象是路面更平、转经更方便了,每周他会有三四天去转经;与他小时候相比,如今新建的带有藏族特色的路灯让他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每天上学更加安全;边巴扎西的家里也进行过维修,“里边的电线都进行过改造,现在更安全,冬天还有电暖气,也很暖和。”

  “这是非常好的古城保护,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城风貌。”曾参与过老城改造意见征集工作的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说。图登克珠举例称,在修缮一些壁画的时候,并不是把带有壁画的柱子全部换掉,而是先切去柱子上带有壁画的薄薄一层,然后修缮或更换柱子的主体,最后再把切开的壁画接上,以保留壁画最原始的样子。

  “很多人都希望老城保护就是让老城原封不动,其实世界上任何古城都在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保留下了过去的文化底蕴,老城的意思就还在。”图登克珠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