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官员行走江湖

2015年08月12日05: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学霸官员行走江湖

  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日前因涉嫌受贿,在北京市一中院受审。公诉机关指控的1615万元受贿金额,数额算不得惊人。此人的特点是好学,是学霸,学海无涯,突飞猛进。沈培平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在云南教育学院拿到中文系的本科学历,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学习后,马不停蹄又跨界获得了一个北师大自然地理学的博士学位。这之后更快马加鞭,5个月后就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科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资源学院兼职教授。

  什么叫羡慕嫉妒恨?去问问那些博士生吧,要想成为教授,得发多少论文?得熬多少课时?得挤下去多少同事,千难万险,千山万水,哪有5个月就大功告成的?人比人气死人,不偿命。

  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位沈培平不仅是学霸,他还是官员;不仅是官员,还当过普洱市市长;不仅是普洱市市长,还是普洱茶的庄家。检方指控,在2007年普洱茶大跌行情中,沈培平低价购入大量茶饼并占用市政府及下属机关多处仓库存放茶叶。

  这是一条清晰的政、商、学链条的轨迹,学历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

  葛优同志教导我们,21世纪,最稀缺的是人才。在官场,年轻是宝,学历是金,是提拔升迁的硬杠杠。官员要想成为学霸,当然也得有高校积极配合。高校要大干快上,教师要提高收入,这些也需要官员的支持。于是各种总裁培训、精英讲座如雨后春笋,MBA、哈佛教案遍地开花,兼职教授、荣誉博士横走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机关里多是军人和工农干部,后来留苏干部多了起来,某些偏重理工科的高校毕业生更能当官。之后中国各级领导逐步完成从工程师治国到社会管理人员的转变。2004年12月14日,新华网对全国省委书记名录的统计,理工科教育背景的占40%,而文科背景的占60%。

  中央党校教授刘启云说,通常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多是学理科的工程人员治国,到一定时期,则变为文科学业背景的社会管理人员当官。

  那么,学文科的和学理科到底有什么不同?大而化之,学文科的更重视为什么,学法律的则自律于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而学理科的操作能力强,乐于服从,却较少关心为什么。

  说一个故事。1995年6月10日,一位名叫小奇美子的日本姑娘到哈尔滨参加洽谈会,她看到展览中心一楼女卫生间一个水龙头不停地流水,很心痛,便告诉物业修一下。两个月后,小奇美子看到水龙头仍在流水……

  我们分析一下。这位小奇美子就像学文科的,知道水管子应该修一下,水资源很宝贵,但她不会动手修水管子;而物业是学理科的,会修,但得有人支使他。这样看来,让小奇美子当官就比较好,吩咐物业去修,水管子早就修好了。但反过来如果让物业当官,也许就麻烦了,先是物业并不认为漏水的水管子值得修,甚至物业自己就去把水管子搞坏了,好多收修理费;就是物业支使小奇美子去修水管子,不仅修不好,还可能修坏了……人有所长,也有所短,什么萝卜就应该放什么坑里。

  从历史上看,缺少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的人,他的能力越强,也许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就越大。

  一次世界大战时,狂热的德国大众都癫狂了。当时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不禁毛骨悚然,他希望德国科学家能像他一样反战,但他失望了——德国科学家兴高采烈地响应战争号召,甚至有93名最杰出的德国科学家联名发表一篇《告文明世界书》,说服世界人民投降。到了二次大战,德国科学家也没有表现出比一次大战更有良知,依然狂热。

  让我们如此尊重的德国科学家,也有如此的黑历史,这说明良知与责任这些人文素养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如今中国官员有文科教育背景的超过了学理科的,但也不能太乐观,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沈培平式的学霸。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