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8月9日电(记者荣启涵 王博)她,13岁就成了“事实孤儿”,肺心病的父亲撒手人寰,母亲和四个哥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身体残疾;她,新婚未过许久,丈夫车祸离世,再度一个人扛起照顾一家八口的重担。没有怨,她说:“都是我的亲人,不能给社会添负担,这是我该做的。”
刚刚42岁的李玉莲,矮小、黝黑、苍老,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松鸣镇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不识字,也不爱说话,但她爱笑。只是那笑容里,藏着让旁人心疼的苦水。
八月,田里的麦子熟了。
听到发动机的声响,两个哥哥吱呀叫着用手在空中高兴地比划。明艳的橘红色上衣在林间若隐若现,收完麦子的李玉莲骑着摩托一路驶来。
正是夏收季节,忙碌一周收完自家地里的麦子,李玉莲又抽空去给乡亲帮忙。
13岁那年父亲过世,匆匆结束了她的童年。“我不想让这个家垮了。”怀着这样的信念,李玉莲扛起照顾母亲和四个兄长的重担。
“眼看着天要下雨,割不下麦子,急得直哭,都是村里人来帮忙。”她回忆说,小时候全家靠她一个人操持。三十年过去了,李玉莲笑着,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
要照顾五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智力障碍病人,并非易事。大哥残障程度深,一跑出去就弄得满身泥,她从不埋怨,只是微笑着给他擦脸、换衣服。三哥脾气不好,偶尔动手打她,她只跑开不说话。唯有二哥病情稍好一些,偶尔帮她一起做些家务。
19岁那年,家里有了新的“顶梁柱”。经人介绍,李玉莲和做泥瓦匠的丈夫成了亲。“感觉有了盼头,有人可以指望了。”命运却并没有帮她卸下担子,婚后不长时间,他们有了一双儿女,但丈夫却突遭车祸去世,欠下大笔医药费。
本就“风雨凄凄”的家庭,再遭霜降。但岁月的风霜,终于把李玉莲变成了“外壳”坚硬的女人。
“有了政府的各种补助政策,日子好多了。”她是踏实而满足的,但日子依旧忙碌且艰辛。每天六点起床,赶去乡政府为她安排的保洁岗位上班,中午晚上回来做饭,下午一直在地里干活到日落。夜深的时候,她还要再蒸出4笼馍馍,那是全家人第二天的饭食。
这是她生活的全部,简单重复,近乎乏味。
可她也是女人,也爱美爱生活。
走进李玉莲的房间,门后挂着平日梳洗的小镜子,半张照片贴在镜面左上角:红上衣、白围巾、齐肩短发、眉眼清秀,带几分少女的腼腆。问起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在一旁收拾桌子的李玉莲没抬头,浅笑着说:“不到二十岁吧。”
“如果不是家庭的原因,你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现在就过得挺好。”她搓了搓手,笑着说。
“这么多年,有没有委屈?”
她突然捂住眼,泪水顺着沧桑的指缝滑落。过了片刻,李玉莲就恢复了平静。她记得父亲离世前对她说:“以后要嫁出去,这个家不要再管了。”但李玉莲只回答了一句:“我舍不下。”
她笑着说,这是她的命,要认,这些都是她的亲人。她唯一想的,就是让妈妈、哥哥、孩子,都过得好。
去年,女儿出嫁了,偶尔回到身边陪她聊聊天——这是李玉莲笑得最舒心的时候。她时常回忆起牵着两个孩子的手,一家三口到县里逛逛,吃顿酿皮的时光。尽管只有寥寥几次,但她说,那是她最幸福的事。
堂屋里,一张大红色的荣誉证书端端正正摆在桌上,那是三年前李玉莲被评为县“孝老爱亲”模范颁给她的。怕落灰,她找来塑料包装袋套在外面。
门前田里,等待打碾的麦垛被她归置得整整齐齐。记者离开的时候,李玉莲又要下地干活了。阳光刺眼,她憨厚地笑着,使劲挥手。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