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好友相见都会施拥抱接吻礼
东干非遗传承人拉·四花老人正在为新娘梳理头发
烙锅盔
东干人鼓励生育,一般家庭都有四五个孩子。据统计,中亚东干人口已达14万。
东干族非遗传人祖·赫拉老人在做绣花鞋
陕西村的银匠阿卜杜拉老人
新学年开学时孩子们为老师献上鲜花
村前、门口聊天
用囫垍建屋,是最环保的建材。
以农耕、种植为主业
为客人表演陕西民谣
近期,我参加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组织的专家、学者赴中亚调研团,对当地东干族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拍摄了东干人的衣食住行、习俗礼仪,从另一种视角见证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当年在丝绸之路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楚河两岸居住着约14万东干人,他们以农耕、种植为主,牧业、狩猎为辅,至今保留着一些中国关中的传统民俗,依然说着地道的陕西方言,他们居住的村庄被称为“陕西村”。在这里,能看到陕西十大怪中的八怪,即房子半边盖(厨房、院房)、面条像裤带、烙馍像锅盖、姑娘不对外、辣子是道菜、帕帕头上戴、碗盆难分开、凳子不坐蹲起来。东干人的语言还保留着清末时陕西的许多土语,例如把政府称“衙门”、把警察称“衙役”、把学校称“学堂”以及称总统为“皇上”、称商店为“铺子”、称银行为“钱庄子”、称货币为“贴子”、把“签名”叫“画押”、把结过婚的妇女叫“婆娘”等等。他们的饮食礼仪有讲究,大人、小孩分席,男女分席,长者坐上席。东干人信仰伊斯兰教,大家都不酗酒,但每餐必定有茶,接待贵宾仅茶点就能上几十样,这叫48个点心碟子。日常生活的主食有蒸馍、锅盔、菜盒、南瓜包子、地软包子、拉条子、扯面、饺子、羊肉炒饭、鸡蛋卷、甜糕和麻花。
东干人如何融入丝绸之路?我们以一种对文化的敬仰与尊重,用纪实摄影的方法记录并予以展示。这是我们后来者的一种历史责任。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