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各方的热点。一系列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主题活动表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一个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高端平台。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教育和人文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给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开辟了新天地。
加强职业教育合作,促进双方劳动者技能提升是加强双方合作的最佳切入点。交流周举办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文之旅”,中国学生和来华留学的东盟国家学生,进行了技能、才艺和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交流。这些活动增进了各国学生之间的了解,更让与会者加深了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尊重多元文化的理解。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院高级研究员Soe Myint表示,东盟国家在民族、人口、文化方面都存在多元化,因此,教育也需要多元化。区别化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教育,是缅甸一直希望与中国合作交流的课题,而这完全可以通过透明、开放的加强与中国东盟的合作来实现。
“‘一带一路’建设与跨境办学的新机遇”的主题研讨,在交流周上引起热议。与会者从双边政府、学校和企业的角度研讨了中国—东盟跨境办学的政策环境、发展现状及趋势、各国需求,并期待为利益相关方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对话和经验分享,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闫炳辰说,“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向我国发出了境外办学的邀请,有些国家甚至已经先建好中国大学,等着中国的高校和教师入驻。但是,目前我国境外办学有一个短板,就是与企业的融合度不够。据统计,我国赴“一带一路”沿线进行战略布局的企业有11000家,真正能对接境外办学地中国企业需求的学校很少。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只有企业与学校携手,才能比翼齐飞。另一个短板就是双语师资、国际化师资的缺乏,需要我们大力培养补充。
印尼加札马达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教授Mohammad Mohtar Masoed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中方教授在印尼主要以汉语授课,加之印尼高校汉语教育非常缺乏师资,这导致到中国留学的印尼学生数量并不多。他们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解决语言障碍问题。
本次交流周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教育和人文合作将搭上“一带一路”这趟历史性的快车。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加多特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教育合作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以产业合作相关布局、项目作为合作办学的着力点和方向,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生建学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和东盟各国合作空间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合作开展跨境教育,合力培养共同需要的人才,成为当前重要的需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John Wong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教育环境良好,普遍尊师重教,相互间文化认同度高,有着几千年的合作基础,“经济发展中最宝贵的是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双方共识。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教育领域的合作将很快出现新的突破。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曹国勇认为,共建“一带一路”要求不同种族、地域的文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同愿景奠定了扩大教育国际化的良好政治环境;贸易的繁荣和经济合作的深入,将催生国际化人才的巨大市场,为教育国际化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国—东盟铁路建设,以及其他区域互联互通条件的改善,为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压缩了合作的时空距离。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将推动区域内高等学校成为更深层次的合作伙伴,中国—东盟区域间人文交流和高等教育合作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高峰。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