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7日讯(记者林火灿)在今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李国勇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预计达到13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6倍。
李国勇说,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铁道部实现政企分开,行政审批事项从20多项减少到7项,投融资改革稳步推进,有效地激发了交通运输业的投资热情与活力。最近两年,我国铁路投资连续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
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经初步形成,数量上了新台阶,质量上了新水平,交通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12万公里,仅次于美国;高速铁路里程1.9万公里,超过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公路通车里程4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内河航道12.6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1.3万公里;输油管线里程12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200多个,吞吐能力世界第一;民用机场200多个,京沪广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3000多公里,北京上海的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第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长期以来运力紧张、瓶颈制约、煤炭告急、一票难求等问题已经明显改善,但通道和网络布局不够完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尚未取得成效,改革创新动力不强,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际运输通道互联互通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李国勇指出,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和新任务,交通运输行业要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及时响应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业态模式和新的战略需求,促进交通运输从奔跑型向引领型转变,要从土石方向“互联网+” 转移,从建设型向管理型转移;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移,通过加快补短板,醋及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优化布局,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服务稳增长。
同时,要科学规划未来交通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提质增效为导向,国内国际并进,通达与通畅并重,建设与服务并举,着力推进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形成国际国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化的高效现代交通服务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国家利益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提供战略支撑。
“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是各种交通方式各展所长,优势互补、能力充分、技术先进、绿色地毯、人民群众出行无忧、运输无阻、随意选择,安全舒畅,享受旅程;货物运输随到随走,无缝衔接、优质服务、高效经济,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辐射带动作用由点到线扩展到带和面,全面支撑和引领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李国勇说。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