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训哭英国学生 事实真是如此吗?

2015年08月05日11:23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中国教师训哭英国学生 事实真是如此吗?

  昨天,一段“中国教师赴英教学训哭学生”的视频,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视频来自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拍摄的一部教学纪录片,片名叫《中国学校》,计划于伦敦时间8月4日、11日、18日晚上9点(因英国现在实行夏令时,所以北京时间是第二天凌晨4点),在BBC2台分三次播出。网上被疯狂转发的这段视频,正是其预告片。

  纪录片邀请了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顶级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对50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志愿者,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并全程跟拍,研究中式教学在英国是否可行。

  看过预告片后,许多人的印象是,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有人说,这些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

  事实真是如此吗?

  今年4月刚结束拍摄时,5名中方老师之一的杭外80后数学老师邹海连就曾接受钱江晚报记者的采访,他正是这个英国实验班的班主任。邹老师介绍了《中国学校》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如何入选中方老师阵容。

  为了保密,不少内容当时并没有见报。今天,钱报记者为大家透露更多的细节。

  原味复制中国式教学?

  YES

  邹老师说,事情的起因,是英国BBC广播公司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来看看中英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实验为期一个月。

  所以这个月里,50名英国博航特中学的学生,由5位中国老师授课,全天的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而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则跟往常一样,由校内英国老师教导。

  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数学、科学、英语、中文的测试,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全程负责测试和后期结果分析。实验项目开始前测试一次;在实验项目结束后,对一个月的学习内容进行再测试一次,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

  预告片里把英国学生训哭的老师,其实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在国内深受学生欢迎,是BBC通过长达近半年的全球海选找到的。

  英国学生都很懒散不努力?

  NO

  各大网站转载该预告片时,用了许多惊悚的标题,比如《中国教师赴英训哭学生》,又比如《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他们被英国学生逼疯了》……

  采访过邹老师的钱报记者认为,这些说法统统是浮云,他和其他4位老师都很喜欢那50个英国孩子,临走时还收到许多祝福卡片,师生告别的场面相当温馨感人,和预告片里的师生关系,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实验班”是临时组建的——50个孩子都是自愿报名参加。上课的教室里有一股浓浓中国风——墙上贴着学生行为守则、课程表,甚至还有眼保健操图、“勤学”“善思”等标语。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英国学生一脸新奇。

  担任“中国实验班”班主任的邹老师,还组织过一次中国式班干部竞选,并安排英国学生做值日,负责升旗、餐厅清洁、打扫教室、主持晨会、课间操领操等。

  “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值日工作,有部分学生还很主动地帮忙打扫教室,并很享受。当然也有学生需要提醒,这都很正常的。”邹老师说,“我感觉这些事是英国没有的,让英国学生得到了锻炼。”

  严格的老师教松散的学生?

  NO

  除了当班主任,邹老师还要负责数学等多门学科教学。

  在网友眼中,这是Hard模式老师教Easy模式学生,但邹老师不这么觉得。

  头一回给英国孩子上数学课,他感觉很适应,因为本来就是按照中国模式来上,而且英国的课程难度还要低不少,教学难度不高。

  班里也确实有孩子,数学基础偏弱,不太跟得上进度。邹老师认为,这是因为临时组班,50个孩子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放在国内中学也会有类似情况。“中国实验班”的学习,没大家想像的那么糟,班里也有好些学霸,不光会按时做完每天的家庭作业,还会自己买练习来做,甚至会主动问老师讨习题来巩固。

  在英国《每日邮报》的纪录片预告新闻上,大标题写着如今英国孩子“福利太好不努力”。但邹老师观察发现,不少英国学生其实也很努力,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也有能特别吃苦的,有个学生每天骑自行车40分钟上学,让老师们印象深刻。

  课堂纪律真让老师头痛?

  YES

  唯一让邹老师他们头痛的,是课堂纪律,每节课都要花不少时间在维持纪律上。

  和网上说的高福利制度养出懒汉的观点不同,当时刚从英国回来的邹老师分析,这和英国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关。平常上课,英国老师常会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堂氛围比较自由。可是小班总共没几个小组,讨论下没啥;变成“中国实验班”这样50人的大班后,课堂上多几个人讲话,教室里就会炸开锅。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式教学的学习时间偏长,英国学生不适应。

  原来英国中学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左右就放学了,但实验班却要从早上七点半,上到晚上七点,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长时间。

  “确实有调皮的学生,一直很闹。不过,哪里都有这样的学生。班里也有好学生,非常优秀。”邹老师说。

  在邹老师眼里,英国学生们感到头痛的,不是课程难度和纪律要求,而是每天千篇一律的教学安排,除了上课,居然还有早晚自修和课间操,一样都不能落,还不能自由选择。有一回上数学课,就有个娃因为在操场玩HIGH了,没来上课。

  但是从邹老师收到的祝福卡片来看,这一个月,实验班的孩子们还是蛮开心的。有同学写道:“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结下了很深的友谊。”邹老师分析,中国实验班让同学在一起学习、分享,集体氛围比较好。

  最有意思的是,有位英国妈妈还发信息告诉邹老师,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很适合中国教学,希望邹老师能继续教下去。

(来源:钱江晚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