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军歌》:威武之师唱响民族担当

2015年08月05日10:44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八路军军歌》:威武之师唱响民族担当

  新华网北京8月5日电(孙琪)“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誓复失地逐强梁,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这是《八路军军歌》的尾句,歌词催人奋进,旋律慷慨激昂,曾经是动员和激励广大军民团结抗战、奋勇杀敌的精神食粮。

  歌词中提到的山河壮丽曾被记录在画上,曾在诗中被反复诵读,更被长久地记录在旋律里——使得今天的我们,能够不断吟唱、不断回忆起祖国江山的辽阔和美丽。

  一首《八路军军歌》,用它铿锵有力的旋律,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被铭记的是那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历史记忆和用血肉之躯保卫家园的威武之师。

  《八路军军歌》创作于1939年秋天,作为《八路军大合唱》八首歌曲中的一首,由公木作词,郑律成谱曲,八首歌在两个月内迅速完成,八首歌曲意在与八路军的“八”相合。《八路军军歌》描述了工农红军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之后,在国家危难、山河破碎之际,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奔赴战场,共御外侮,经过浴血奋战,不断成长为一支锐不可当、顽强善战的英勇队伍。

  《八路军军歌》一经推出,就在抗日根据地广为传唱,并作为经典流传至今。这首歌还获得了由延安五四青年奖金委员会1941年评定的音乐类甲等奖。

  《八路军军歌》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提到的平型关大捷,就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胜利。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成功运用游击战,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日战争首胜,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和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同时证明了游击战在敌后战场作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翟社泉认为,《八路军军歌》末尾的这句“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除了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强敌,争取民族独立,更是将“人类解放”作为八路军的神圣使命,体现了超越民族和历史的理想情怀。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这样的责任担当弥显珍贵,更需要后辈缅怀和传承。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