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寨遗址仰韶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墓葬比较

2015年08月03日05:19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下寨遗址仰韶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墓葬比较

下寨遗址2010年度发掘Ⅱ区 资料照片

下寨遗址随葬玉钺及玉璜 资料照片

  下寨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下寨村北,地处滔河与丹江交汇处。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09年3月至2013年7月对下寨遗址进行了持续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表明,遗址主要堆积为仰韶文化、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周时期遗存,现存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在2012-2013两年发掘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仰韶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墓地一处,发掘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133座。这批墓葬开口均在东周层下,普遍保存较浅,部分墓葬被东周及其以后遗迹破坏,残缺不全。共出土各类随葬品148件,计有陶器107件、玉石器39件和蚌片2件。这些墓葬按照墓主头向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甲类墓葬头向大致朝南,共59座。其中24座发现有随葬品,占墓葬总数的40.7%。这类墓葬出土随葬品共计29件,主要为玉石器,且钺占绝大多数。计有玉钺或石钺22件、玉璜1件、石斧1件和石饰品2件。出土的玉石钺皆为凸弧刃,整体近似“风”字形。其形制与灵宝西坡墓地同类器非常接近,含山凌家滩文化也有部分此类形制的钺。从墓葬出土陶器、玉石钺、石饰品等形制特征分析,甲类墓葬的时代应为仰韶文化晚期。

  乙类墓葬头向大致朝西,共55座。其中35座发现有随葬品,占墓葬总数的63.6%。这类墓葬随葬品主要为陶器,共出土陶钵28件、陶壶28件、泥质小陶罐11件、红陶杯5件、折腹圈足陶簋1件、陶器圈足1件、陶片2片。此外还见有石钺和石镞各1件。从随葬陶器的特征分析,这类墓葬主体年代为石家河文化早期或略早。

  丙类墓葬头向大致朝东,仅4座。其中一座腰坑中随葬陶钵和陶壶各1件,埋葬方法和器物形制同乙类墓葬一致。其时代也与前者大致相同。

  丁类墓葬头向大致朝北,共15座。与前三类相比较大,埋藏略深,部分墓因而保存相对较好,随葬品也比较丰富。7座墓葬发现有随葬品,其中4座存在腰坑陶器和钺共存的现象,分别占墓葬总数的46.7%和26.7%。这是目前豫西南、鄂西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为丰富的石家河文化墓葬。根据随葬陶器的组合与特征分析,这类墓葬主要为石家河文化早期。

  从墓葬随葬品来看,甲类墓葬随葬品主要为玉石钺,乙、丙类墓葬随葬品主要为陶器,而丁类墓葬随葬品则陶器和玉石钺各占一定的比例。此外,单从随葬钺的形制分析,乙类和丁类墓葬出土钺的形制一致,皆平刃,整体呈梯形,为平板状,其形制与甲类墓葬出土的弧刃“风”字形钺明显不同。另外,后三类腰坑埋藏陶器的墓葬在陶器埋葬方式、陶器组合和钵底凿孔等习俗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而有理由相信它们的关系较甲类墓葬更为密切,属于同一文化传统。

  综上可以看出,甲类墓葬和后三类墓葬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分别属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系统和江汉地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系统。

  下寨遗址发现的仰韶时代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墓地集中埋葬、分布较为密集、使用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填补了豫西南、鄂西北地区同类遗存考古发现的空白。墓葬表现出的文化面貌印证了豫陕鄂三省交界地带文化因素的多元和性质的复杂,墓葬随葬品和规模所暗示的社会逐步复杂化的趋势也比较明显,为我们认识丹江口库区交汇地带的文化面貌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特别是乙类墓所代表的腰坑葬习俗,是国内目前考古发现中时代较早的,为探索腰坑葬的起源提供了线索。单独随葬玉石钺的墓葬以往在这一地区较为罕见,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