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周年祭:废墟中投资近80亿建起的新城(图)

2015年08月01日14: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鲁甸地震周年祭:废墟中投资近80亿建起的新城(图)

  原标题:鲁甸地震周年祭:废墟中投资近80亿建起的新城

  2015年2月19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地震灾区的安置点里,受灾群众煮汤圆、吃年饭、耍龙灯,穿上了节日盛装,表演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红红火火庆祝新年的到来,呈现出了浓浓的年味。 中新社发 张广玉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中新社鲁甸8月1日电 (记者 马骞)1日早晨,2014年云南鲁甸“8·3”地震震中龙头山镇,杨平带领工人们在龙泉中学的工地上加紧施工。为保证新学期顺利开学能够用上新教室,他们一刻也未放松。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那时起,鲁甸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一时间的生命大救援之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时隔一年,中新社记者再次走进震中。

  龙头山镇政府地震遗址上,仍可见倒塌的政府办公楼、被砸坏的汽车,散落一院的旧物零碎。但就在满目疮痍的废墟脚下,学校、卫生院即将完工,两栋保障房已经封顶,一个个村庄在山谷里重建,漫山的花椒也逐渐成熟……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更加珍惜安稳的日子,在曾遭遇那场巨大撕裂的土地上,废墟犹在,新城也已拔地而起。

  “到目前为止,我们整个15670户的民房重建任务,已分散建设完成90%以上,8月30日搬新家应该没有问题”。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震后一直和受灾民众在一起,成为了震中的“主心骨”,说起8月底搬家的计划,他信心十足。

  与民房同步重建的还有龙头山新集镇。规划中的新集镇,集民房、商贸、教育、旅游、行政办公等为一体,是龙头山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新集镇上的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集镇的道路、管网、水电等的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李善云介绍,整个集镇的建设是1.5平方公里,近期安置的人口是12000人,远期是15000人。“除了原来的居民安置,对震后在原址上无法重建的村民,采取了保障房的形式,在集镇上规划建设,让他们有安全的房屋居住”。

  短短一年里,记者三度来到灾区。看着这里一点点发生变化,昔日破碎的家园如今处处焕发生机,曾经悲伤笼罩的村庄有了欢声笑语。不论是在鲁甸龙头山,还是巧家县包谷垴、会泽县纸厂乡,重建中的灾区民众基本实现了居住有房屋、上学有校舍、看病有医院,城乡基础实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鲁甸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总体上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我们要完成近7万户老百姓的重建,现在开工率已达98.7%,近70%的老百姓已经搬进了新居”。云南省昭通市市长张纪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其他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地质灾害和生态环保等重建工作也在有序地推进。

  张纪华表示,下一步,当地将加大组织施工力度和责任落实力度,锁定目标,加快重建步伐。

  “三年重建任务完成之时,我们整个灾区将实现脱贫。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服务、老百姓的民居、产业的发展和收入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纪华说。

  截至目前,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纳入规划的6大类、102大项、2498个工程项目已开工498个、竣工22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1288个,累计完成投资78.61亿元人民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