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首次考察川黔丝绸路 《赤水河共识》发布

2015年07月31日20:39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专家组首次考察川黔丝绸路 《赤水河共识》发布

  31日上午,历时10余天、跨境行程3千公里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川黔段)考察活动,在四川泸州进行总结和成果发布。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这条从四川南部直通珠江口的西南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考察团还首次发布了促进川滇黔文化、经济研究的《赤水河共识》。

  西南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深藏于高山密林间的文化、经济通衢,在历史上,曾对西南地区融入华夏和承接对外交往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揭开这条萌芽于2000年前的古道面纱,泸州酒城新报与遵义市政协文史委邀请了川黔渝三省知名专家学者,首次组团对西南丝绸之路(川黔段)进行系统走访考察。

  7月20日,20余名专家从四川合江正式迈上探寻之道。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正是2000多年前,汉朝中郎将唐蒙率军开凿夜郎道的起点。古夜郎道的贯通,也拉开了西南地区融入华夏文明的序幕,更为西南出海通道的建立架设了桥梁。

  10余天来,专家组经赤水市、习水县、古蔺县、叙永县、仁怀市,沿着赤水河和商道,走访、考察、座谈,一点一滴地挖掘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记忆与辉煌。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蓝勇教授认为,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考察发现,不仅是对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构想的延伸和实践,更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实质意义。此次考察,也首次建立起了赤水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研究平台。

  总结会上,专家组还发布了促进川滇黔文化、经济研究的《赤水河共识》。《共识》提到,赤水河是一条隐藏的古蜀文化之脉,一条近似绝版的原生态和原形态的河流,是远古华夏以唐蒙等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侵润金黔大地的水上主通道。《共识》还证明这条河是古时川黔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民族融汇与人口迁徙的通道,证明她是通往夜郎的重要道路,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网格状布局中的主要干线之一,长期发挥着多功能、多层面、多角度的重要历史作用。

  记者还从主办方获悉,古代丝绸之路川黔段考察结束后,还将对黔境段和桂粤段进行考察,力争完整呈现西南丝绸之路历史印记。

(来源:央视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