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起白洋淀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与日军展开水上游击战争。
石少华 摄
▲八路军挺进军的游击队,偷渡拒马河,袭击紫荆关的日军据点。
沙飞 摄
▲冀中平原游击战。1943年春季反“清剿”,冀中八路军在七分区佛店战斗中,埋伏村中,日军遭突然袭击后,弃尸逃窜。流萤 摄
有人说,照片是会说话的历史,这是因为照片所摄取的内容能更直观地反映某一历史阶段的风貌,其所承载的大量信息,有还原历史场景的庞大功能,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照片,更能拉近现实与历史间的距离。这也可能是它被众多史家青睐的原因之一。
下面这组图片拍摄于1937—1945年,跨越八年。眼前这组摘选自《中国抗战》图片集的照片是晋察冀军民奋起抗战的见证。这组照片得以面世,有着曲折的经历。
《国家记忆》的主编章东磐,无意中得知美国民间摄影家乔·施瓦兹的后人藏有一批珍贵的抗日图片,多方联系后得知,施瓦兹收藏的这些图片共147幅,主要来自于沙飞主编的《晋察冀画报》,是抗战胜利后美国进步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从延安带回美国的,全称为《晋察冀边区影集》。
斯特朗仔细地将这些照片按内容作了编排,分为《军事斗争(一)》《军事斗争(二)》《民主政治建设》和《冀中平原的游击战》四部分,放进四个天鹅绒封套的本子。她认真地将照片原有的中文说明一一翻译成英文,部分字句的翻译还反复作了修改。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波诡云谲,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斯特朗带回美国的这批照片只得束之高阁。
1958年,斯特朗离开美国,到中国定居。临行前,作为教会赞助人和教会牧师朋友,她把所有个人物品都寄存在洛杉矶一所圣教会内。教会将这些东西都锁在教堂的一个储物间里,使这批照片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年代里被完整保存下来。
时间久了,可能是连斯特朗自己也忘了曾在教堂寄存过这些照片,直到1970年去世,斯特朗也没再提起过它们。
几年后,教会将这批物品拿出来拍卖,一位美国摄影师将照片买了下来。此人便是乔·施瓦兹。
得到照片的施瓦兹将之重新翻拍修补,在21世纪初,做了大型展览,这些曾经蒙尘的照片遂重见天日。
这些照片,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晋察冀抗战的方方面面,有行军路上、有操练格斗、有战斗瞬间、有战后检讨、有后方建设、有国际援助,甚至更有日军赤裸裸的暴行……
当年,这些照片于《晋察冀画报》登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侵华日军得知暴行被揭露,遂在以后的扫荡中,将画报社作为重点攻击目标之一,也因此,画报社专门成立了保护底片的战斗小分队,在冀晋交接花塔山上与日军周旋。“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这是他们提出保卫底片的口号,实际上,他们正用行动践行了这一口号。
1943年4月19日深夜,画报社正在加紧赶印第三期《晋察冀画报》,却传来日军扫荡的消息,画报社成员在副主任罗光达的指挥下,拆卸机器,按早就演练过的步骤分批装运,分散撤离。突围中,摄影师雷烨因不熟悉地形,跑错了方向,迎面遇上日军。他和通讯员顽强抵抗,与敌人短兵相接,身负重伤的他“赶走”通讯员,打碎随身携带的相机等物品,做完这些后,饮弹自尽。年仅26岁。
70多年后再看,眼眶禁不住早已潮湿,为那段受辱的历史,为惨遭日军杀害的同胞,为起而抗战浴血疆场的先烈,也为冒着生命危险留下影像的摄影家。
记住历史,并不是记住仇恨,而是如何消弭战争,使这样残酷的故事不再发生,任何挑起事端、叫嚣战争的事情,都是不人道的,都应扼杀于萌芽之中。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