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家书:一个华侨家庭的抗战记忆

2015年07月29日21:4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烽火家书:一个华侨家庭的抗战记忆

  新华网福州7月29日电(记者黄鹏飞)“夫本期之便,外付去国币壹佰叁拾元,抽二十元交两儿入学报名费并买册,又抽四元交大伯,又四元交庆镇,又两元交五婶收以为茶品之须,尚存收入家费。”1941年7月4日,旅居东南亚的福建华侨刘甫盈寄信故乡妻子李氏。时隔70余年,展开这封200余字的侨批,这位南洋华侨叮嘱家事安排的神情宛若眼前。

  在闽南、潮汕方言中,“批”即“书信”。自清末以来,因交通不便,旅居在南洋各地的华人华侨往往通过“水客”及海内外信局寄送钱财及家书,“侨批”即成为了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交流载体。

  “七七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加紧了对华南的侵略步伐。在东南沿海,日军于1937年10月占领金门岛,并以金门为据点不断地对福建各地进行轰炸。虽远隔千里,战火里的故乡却成为了海外侨胞心头的牵挂,这时期的侨批成为了侨胞们转告战况、联系家人的唯一渠道。

  “这些侨批写下的都是各种生活琐事,但是却真实地记录下了战争时代无数普通人的真实遭遇。”福建泉州侨批收藏家、研究者黄清海说。从二十余年前便开始关注、收集侨批档案,黄清海几经周折收集到了刘氏家族侨批400多封,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前后跨越40余年。

  “日本占咱金门,现今金门男女数百渡往夷邦觅利,所以金门店头一概用金门人,因致觅生活十分困难,无可奈何。”早在1938年5月,刘甫盈在寄予家中的侨批中就曾言及,金门沦陷,百姓漂泊到南洋逃生求存,千里之外的战事已经直接影响了南洋华人社会的日常生活。

  二战期间,远在南洋的刘甫盈穷苦落魄,与家人音信隔绝,直到1949年全家才始得团圆,时隔12年之久。

  2013年6月,以福建侨批和广东侨批为主的“侨批档案”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作为海外侨胞和故乡人民的集体记忆载体,抗战侨批向世人传递着战争历史下海内外中华同胞团结一致的声音。

  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泉州档案馆自今年年初起便开展了一系列抗战侨批文化讲座、档案实物展览、民间外交流活动。“希望公众更多了解侨批历史、铭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的新力量。”泉州档案馆馆长夏丽清说。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