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国龙
7月17日,微友“苏醒的春@~~!”、“稳头?~~?”在《农民日报·现代种业》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问:“今年的玉米种有很多分蘖怎么办?”“玉米分蘖是不是要掰掉?”为了解答微友的问题,记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农业部玉米专家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
记者:玉米分蘖、长丫子是啥原因?
赵久然:长丫子学名叫分蘖,通俗的说法就是长丫子。玉米分蘖有几种因素,首先是跟品种有关,有的品种爱长,有的品种就比较容易出现分蘖。其次是和气候有关,春季温度偏低的时候,主茎生长受到抑制长得慢,侧枝分蘖就容易发生。再次跟密度有关,密度比较稀,靠边行地头的地方以及肥力较好的地容易出现分蘖。
记者:玉米发生分蘖影响产量吗?赵久然:主茎生长加快之后,它的分蘖就受到抑制了,等到后期主茎果穗灌浆之后,分蘖的营养反过来还有可能转运到主茎上来。有好多实验证明,长分蘖苗的主茎果穗,不会因为分蘖就减产,反而那棵还可能是壮苗,比一般的果穗要大呢。
记者:这样是不是分蘖就不用去摘除了?
赵久然:普通大田玉米一般不用摘去,一个是没必要,第二是费人工,但有两种例外。
一个是鲜食玉米,比如说甜玉米,它有时候不是分蘖,而是多穗,最上边一个穗,下边有好多穗,外观上看和分蘖差不多,这时候要花人工去摘掉,主要是为了保障第一穗的商品性。另一个是制种田。分蘖后期结穗或受粉,会影响整体的制种质量,因此制种田里长得比较大的分蘖一定要摘去,比较小的也不用去管它。
记者:分蘖在东北片区发生多还是黄淮海片区发生多?
赵久然:无论是东北还是黄淮海都有分蘖,但实际上是春播玉米多,夏播玉米少。夏播玉米出苗后温度比较高,主茎长得就很快,顶端优势很强,分蘖就没有时间长或长不起来。东北的春玉米,如果前期气温比较低,主茎生长缓慢,分蘖就开始生长,所以说东北的春玉米区比黄淮海的夏玉米多。此外,盖地膜的地块分蘖也要多一些,主要是以为内盖地膜的地表温度比较高,地表的叶芽就容易活动。
(来源:农民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