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东风第一枝”(时代先锋)
——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官兵践行强军目标纪实(上)
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高级工程师刘连军为发射号手分析技术难题。 |
这是一支神秘的部队:
远离光环,却护卫万里天疆;蛰伏深山,却撑起大国脊梁;不在战争前沿,却是人类和平的盾牌。没有惊天动地之名,却有惊天动地之举。
50多年前,随着西北大漠上一声惊天巨响,共和国历史上一支新型武装力量——中国地地导弹部队宣告诞生,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50多年后,这支英雄的“种子”部队已成长为洲际战略导弹劲旅,当年的“东风第一枝”已成为全面建设走在前列的中国“东风第一旅”。
默居深山,心系强军梦;高车巨剑,一动天下惊。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官兵五十多年如一日,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眼光始终紧盯未来战场,脚步始终紧跟信息前沿,枕戈待旦、孕育雷霆,以忠诚和热血砥砺着国家的“王牌”、民族的“底牌”。
浴火飞天,锻造大国神剑
这次发射,一开始就颇不寻常:远距离跨区发射、随机抽点发射……
对洲际导弹来说,一次发射挑战多个“首次”,是个崭新课题。就在发射的关键时刻,天公再出难题,狂风骤起,大雨滂沱。
最终,导弹一发冲天,精确命中目标,不仅成功突破多个训练“禁区”,还一次刷新五项纪录。
“任他西风凋碧树,我自东风唤惊雷。”敢闯禁区、勇劈新路,是这支洲际导弹旅几十年形成的独特“性格”,更是一茬茬官兵用精武集聚而成的自信“底气”。
56年前,面临严峻国际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毅然决然,组建中国地地导弹第一营。
280名刚刚掸去战争硝烟的老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悄然离开京城,扎进茫茫戈壁。“萝卜草绳白铁皮,沙枣树皮骆驼草。”一张白纸,就此铺开:他们把纸盒画作面板,用萝卜刻成按钮,将麻绳搓成电缆,“沉寂”三年多时间,在大漠深处炸响了一声惊雷——由作战部队发射的第一枚战略导弹发射成功!
这声巨响,打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打来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掉了帝国主义的霸气。这枚导弹,被称为“争气弹”,开创了共和国战略导弹的“通天之路”。
在旅史馆一张张老照片面前,旅政委文青告诉记者,部队成立之初,除了280条汉子外几乎一无所有,但官兵豪情在胸激情满怀,“为党为人民,再苦心也甜”,愣是把导弹送上了天。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旅不仅接过了“两弹”装备,也完整传承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自觉把护佑民族振兴责任扛在肩头。
如今,当年的“第一枝”已发展壮大成“第一旅”,导弹武器装备经历多次换型,射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一次次浴火飞天实现了战斗力建设从“打得响”向“打得远”“打得准”羽化蜕变、华丽转身。
接过前辈的枪,承载一份责任担当,一茬茬官兵续写着新的辉煌。从这里,走出了“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等33位共和国将军,10名导弹基地司令、16名导弹旅长,“东风第一枝”的种子洒满导弹部落。五十六载风雨兼程,该旅先后发射数十枚多型东风战略导弹,48次参加执行重大任务,每次行动都事关国际形势、国家战略,为中华民族争气蓄威。
一剑封喉,练就重器精兵
“导弹听我话、我听党的话。”
军营里,阵地上,官兵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旅政治部主任曹建中说:“要信念坚定如磐,‘三个绝对’从信仰、品质、行动立起听党指挥的新标准,这是‘第一枝’的新起点,‘发新芽’的催化剂,‘强军梦’的力量源。”
“要打败强敌,必成为强手,要打败超强对手,必成为顶尖高手。”今天,面对“打得赢”的使命,这支掌握着国家“王牌”、民族“底牌”的洲际导弹旅,头脑更加清醒。
“导弹听我话”绝非易事,旅政委文青说:“洲际战略导弹担负着国家战略使命,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只有‘剑术’练到炉火纯青,出手才能‘一剑封喉’。”
洲际导弹系统庞大、结构复杂,涉及10多个学科、30多个专业、数千条核心原理,在官兵眼中,一枚导弹就是一所综合大学,“入学”容易“毕业”难。
官兵常说一句话:要拿“毕业证”,必先“跑三路”。“跑三路”就是默背导弹电路、气路、液路图及原理。跑通一张中等难度的图纸,相当于熟记一座省会城市的大街小巷和行车路线,要成为导弹号手,必须默背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图纸。一位博士来旅实习,感触很深:“上了这所大学,不成‘学霸’毕业都难。”在这个旅,“学霸型”官兵随处可见。
上士文熙俊,为学好导弹专业,把10多本四五百页的专业教材连抄4遍,累计600多万字,苦学精练最终成为一名熟悉3个专业、胜任10多个岗位的专业组长,他参与编写的教材在部队推广。
三级军士长康平,对操作平台上密密麻麻的开关、按钮、指示灯如数家珍,内部结构原理烂熟于心,2次亲手按下点火按钮,打出不同型号洲际导弹最佳精度,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屈一指。
发射营长周游国,统管上百个战位、上千台设备游刃有余。参加基地导弹专业大会考,10名考官轮番提问,2个多小时对答如流,无一错误,破格晋升为第二炮兵一级发射营长。
某基地司令员刘启德自豪地说:“这个旅的官兵,拉出去与导弹专家比专业,一点都不逊色。”
国之重器,百人一杆枪。文青介绍,为锻造出一支随时能战的先锋劲旅,部队常态化开展“考比拉”活动,按战时要求编组指挥班子、配置火力单元,探索走开训练纲目化、指挥信息化、保障模块化的路子,所有作战单元具备“接令就能打”的过硬本领。
今年初的一次调研中,上级提出“阵地密闭生存条件下后勤装备怎么配置?”牵引出后勤实战化训练研究。为了不留短板,该旅进行实案探讨、实地勘察、实战检验,形成了完备的战时后勤应急方案。如今,在官兵的携行包里,连如厕用纸、洗漱用品、内衣刮胡刀都齐备不缺,号令一下随时出发。
着眼前沿,号准世界脉搏
天上战机轰鸣,地上铁甲冲锋,海上航母巡弋,多维空间厮杀……某模拟训练平台荧屏上,伴随着轰隆隆的爆炸声,一幕幕战场画面撼人心魄。
这样一份追踪世界前沿的“军情通报”,是该旅每周交班会的例行内容。而这一传统,他们已坚持了数十年。
战略导弹,被誉为国家的“王牌”、民族的“底牌”。执掌“王牌底牌”,必须未雨绸缪。“生怕一觉醒来落后。”该旅旅长王锡民表示,每次周交班,第一项内容就是军情通报,围绕世界大势、国家安全、使命任务,概览周边动态和军事发展要况,强化国际意识全球意识。
官兵们说,如果缺少现代战争知识,不把世界装在胸中,就不可能“按准地球的脉搏”。
踏访该旅一座座深山军营,记者看到,图书室里,整齐地码着高科技书籍,不少都翻得毛了边;政工网上,官兵们浏览最多的是军事前沿知识;闲暇时间,官兵们经常关注的是世界热点,经常谈论的是大国形势,经常分析的是打赢差距。
他们把战略思维融入日常训练,通过研透潜在对手,研究未来战争特点,提高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将特情处置贯穿训练始终,提高机关和分队应对难局、险局、困局的能力;建立常态化训练体制,使部队在“常拉、常演、常导”中提高实战能力。
仗怎么打,剑就怎么练。为了打赢未来战争,该旅在“地下龙宫”里开始了一场“寂寞的长跑”——
为了实现所有发射营独立发射能实战,他们突出抓导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运用集中研讨、帮带育才、周考月查、上装操作等方式,每年组织两次专业技术大会考,人人登台、个个过关,培养了一批技术明白人和训练领路人。
为了让大国神剑出手更加迅捷,他们探索优化作战流程,作战准备时间缩短4/5;加大密闭生存防护训练力度,数十天特情处置接连不断,让官兵的生理心理经受极限挑战;积极探索大型号导弹实战化训练新模式,在多个领域开创第二炮兵同型号部队的先河;按实战流程组织实弹发射,创造了该型导弹历史上的“五个第一”。
在不断传承中不停前进,该旅官兵先后有35项创新成果在第二炮兵和基地部队推广。数十次神剑飞天,数十声轰天巨响,该旅在实战化建设中步伐日益铿锵。尽管从未与敌手正面对决,但在意念中却不停交锋,官兵的大拇指时刻悬在“点火”按钮上,听令行动蓄势待发!
“深山掩映绿色军营,倚天长剑刺破苍穹。钢铁托架是我们的臂膀,动地雷霆是我们的吼声。英雄的东风第一旅,守护祖国的安宁……”
强军征程上,“东风第一枝”底气长存,“东风第一旅”风帆正举!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7日 0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