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7月23日讯 (记者连俊)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季报中称,尽管今年二季度国际油价有所回升,但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持续疲软,2016年价格可能稍有恢复。
能源方面,世行在二季度油价上升17%后,对2015年原油价格预测微调:从4月份预测的每桶53美元调至57美元。世行报告指出,整体看全球二季度能源价格上升12%,油价上涨的影响被天然气(跌13%)和煤炭(跌4%)价格下跌所抵消。不过,世行预计今年能源价格平均比2014年低39%。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大主要市场的天然气价格预计下跌17%。世行高级经济学家、《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作者约翰·巴菲斯说:“二季度原油需求高于预期。尽管2015年价格预测小幅上调,但大量库存和欧佩克成员国的产量增加预示着油价在中期有可能持续疲软。”
报告预计,能源商品价格面临的下行风险包括非欧佩克成员国产量高于预期和欧佩克成员国产量继续增加;可能出现的上行压力将来自高成本油井关闭(例如,美国的钻井平台总数自去年11月达到高峰以来已减少60%)以及地缘政治紧张。报告强调,伊核协议达成后,“会放松制裁,包括对伊朗的石油出口限制”。
世界银行报告称,二季度非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下跌2%,并预测其今年价格将比2014年平均低12%,2016年则将较今年微涨1.5%。
金属方面,二季度金属价格小幅下跌,铁矿石价格从2011年高点下跌三分之二。世界银行预测今年金属价格比2014年平均低16%,比4月份预测的12%有所下调。
二季度农产品价格下跌2.6%,原因是粮食类大宗商品大幅下跌,特别是食用油和谷物,反映出供应状况进一步改善,没有受到北美不利天气和对厄尔尼诺担忧的影响。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农产品价格将会比2014年平均低11%,比4月份预测的9%有所下调。
在这份报告中,世界银行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全球大宗商品消费中所起作用作了专题评估。报告称,过去20年中国和印度(在较小程度上)的需求显著抬高了金属和能源、特别是煤炭的全球需求量,但对粮食类大宗商品影响较小。其中,中国的金属和煤炭消费增至全球消费量的50%左右,印度的金属和煤炭消费占比则分别为3%和9%,这两种消费格局反映出中印两国不同的增长模式和大宗商品消费结构。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