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今天,大暑节气正式登场。专家提示说,此时节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公众要注意避暑。
每年阳历7月22日或23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它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
气象资料显示,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
在大暑期间,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对降温防暑还是很积极,但是对过于贪凉导致阳气损伤却认识不足。很多人喜欢洗凉水澡,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或大量吃冷饮。其实这是不对的,洗澡一定要用温水,避免图一时痛快冲凉水澡。天气炎热时人体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如果用凉水冲洗,会导致汗毛孔迅速闭合,毛细血管收缩,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等,不但不能消除疲劳,还易引起感冒,而且使寒气留存体内。长时间待在有空调的地方,容易得“空调腿”病。大量吃冷饮,会使胃肠受损,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