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这是国家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城市重庆巫山县的宣传语,但媒体记者在巫山看到的,却是“千亩农田万座坟”的不堪景象:豪华墓、家族墓、活人墓随处可见,数千亩的耕地、林地因坟墓摧毁殆尽。只要有人看上了某片“风水宝地”,即使是上面种满了农作物也可以立马毁弃,圈地造墓俨然成了一些人的生财之路(7月20日《工人日报》)。
如果政府对乱埋乱葬不依法严格规范管理,任其形成“市场化”,在公墓“寸土寸金”的情况下,农民将自家承包耕地私自出售作为“墓地”,无疑最具暴利。耕地受国家法律严格保护,不但禁止买卖交易,也不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这既是为了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也是保障社会文明和殡葬改革之必须。在农村严禁私自占用耕地用于土葬的大背景下,重庆巫山县却成了私自乱占耕地建墓穴的“世外桃源”,不仅“千亩良田万座坟”随处可见,甚至被明令禁止的“活人墓”,在这里也习以为常;不少农民随意将耕地出售他人用作建墓,从中获取暴利“发家致富”,当地政府部门几乎未进行过任何查处。
即便最珍惜耕地的农民,面对每平米数千上万元的暴利也难免动心,如果缺乏政府部门正确引导和对耕地的严格依法保护,农民愿意出售耕地供他人建造墓地,这似乎不难“理解”。然而,土地、民政等政府部门不能对此不闻不问。有国家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可依,有民政部和地方政府殡葬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可循,地方政府部门无论从任何角度,都应当将这些违法违规现象遏制在萌芽中。遗憾的是,乱占耕地建坟墓在当地愈演愈烈,却始终不见政府部门出面干预,以至于不少农民对出售耕地建坟墓的安全性,都能拍胸脯保证甚至“立据为凭”。
一边是乱占耕地建坟墓成风,一边是政府规划的合法墓穴无人问津。按当地实有人口每年6‰的死亡率计算,5年来正常死亡人口应在2万人左右,但在当地公墓安葬的逝者仅有约500人,这意味着约15500名逝者是在占用耕地安葬。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县城死亡人口在公墓的安葬率仅有百分之十几,但仍有13个社区被命名为“文明治丧区”,监管部门的职责似乎也早已被“安葬”。
媒体披露报道引发社会关注之后,当地政府或许会“高度重视”并突击整治,但“千亩农田万座坟”已成事实,要完全恢复耕地的使用功能,谈何容易?对于政府部门不作为造成的恶果,上级部门应当严肃追责。耕地作为生存之本,已经逼近安全“红线”,任何不法侵占都应当严加禁止。如何有效遏制滥占耕地建坟乱象,让巫山重回“一池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美景?当地政府须从中认真反思,无论如何不能让自身监管职责被“安葬”。(韩云)
(来源:北京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