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西藏信众迎来传统“煨桑”宗教日

2015年07月20日19:45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通讯:西藏信众迎来传统“煨桑”宗教日

  中新社拉萨7月20日电 题:西藏信众迎来传统“煨桑”宗教日

  作者 白玛卓玛 陈雯俐 蒋莉

  7月的西藏天空透蓝、柳枝翠绿,色拉乌孜山上一片静谧,索朗曲珍老人取出背包中的松枝、柏枝、桑糌(煨桑专用糌粑面)等物添入煨桑炉中,她口中默念六字真言、献酒洒浆,弥漫的桑烟飘向空中。

  20日正值藏历六月四日,藏语称楚巴策希,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初转法轮、讲授四真谛的日子。这一天,西藏民众素有朝山、煨桑、纪念佛陀的习俗。“凌晨6点,我就出发去转山朝佛,这些年不曾间断过。”76岁的索朗曲珍老人告诉记者。

  据史料记载,“桑”是藏语,为净化之意。煨桑以其薰燃过程、所用物品来看,早已成为一种供奉仪式。煨桑时除点燃有香味且脱水的柏技、香草外,还有糌粑、炒青稞、茶、糖、清水等众多供品。“煨桑,是楚巴策希这一天最重要的宗教习俗,我们相信煨桑可以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索朗曲珍说。

  位于拉萨市娘热沟乌都日山上的帕崩岗寺,当日迎来许多朝佛信众。从清晨开始,他们带着经幡,念着经文,从四面八方赶来转山祈福。

  “拉索喽……”在氤氲的桑烟中,山上信众煨桑祈福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僧人洛桑曲帕双眼微闭,双手合十,正在默默祈祷。

  祈祷毕,洛桑曲帕告诉记者:“千年前的今日,佛陀在鹿野苑向五比丘初转四谛法轮,因此今日极为殊胜,人们相信在这一天行善布施,功德定能翻倍。”

  过了正午,转山的人少了些。人们在绿荫下、草丛中休憩。晋美一家围坐在大柳树下,地上铺一层塑料桌布,上面摆满了水果茶点。“对于我们来说,今天不仅是纪念佛陀的日子,也是全家欢聚的时刻。”晋美说。

  46岁的晋美有两个孩子,老大在北京读大学,老二在成都读高中,也只有假期的时间全家可以团聚。晋美的母亲巴桑拉姆已年过七旬,行动不便,可今天还是同全家一道前来朝拜。

  “这个节日我从小就过……今天我们一家子一大早就上了山,累了就休息片刻,吃吃茶点。”巴桑拉姆说。

  拉萨市的宗教活动场所当日也格外热闹。除了当地民众,煨桑、转山朝佛的不乏游客。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兴杰便加入了朝拜的队伍,“西藏的民众热情、善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独特的宗教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令我流连忘返”。(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