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达数百亿美元,预计今后5年增长率将高达15%至20%——
国际产业竞争的新高地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副院长吕志华介绍告诉记者,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从海洋生物中陆续发现了近3万个化合物;从2008年开始,新海洋天然产物年平均发表量超过1000个。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辛红梅表示,由于海洋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活性谱广且强度高,同时具有更大的类药性。“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深层次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辛红梅表示。
据了解,美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在全球收集、筛选优质海洋生物资源,建立资源养殖基地,以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世界各国已从海葵等海洋动物、微生物中分离出2万多个新化合物,其中大量处于成药性评价和临床前研究。全球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海洋药物研发突飞猛进:国际已上市海洋药物有头孢菌素、阿糖胞苷A等8种药物,还有10余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有10个海洋药物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EMEA(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抗肿瘤、抗病毒及镇痛等,20个海洋药物在进行Ⅰ到Ⅲ期临床研究,1400个处于临床前系统研究。”吕志华说。同时,海洋生物制品已形成新兴朝阳产业。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投入100亿美元资金用于开发海洋生物酶;美国强生、英国施乐辉等公司均投入巨资开发生物相容性海洋生物医用材料。
国际上,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逐步由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发展,瞄准深远海生物耐压、抗还原环境的特性,可望发现一批全新结构活性化合物和特殊功能基因。药物新靶点发现和验证集成技术、药物高通量、高内涵筛选技术等陆地高新技术也迅速向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转移。“西班牙、美国出现专门从事海洋药物研发的制药公司,美国辉瑞、瑞士罗氏等知名企业也投身于海洋药物开发。”辛红梅说,以企业为主导的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研发体系成为主流。
“世界范围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达数百亿美元,预计今后5年的年增长率将高达15%至20%。但是相对于化学药或海洋经济的规模,海洋生物医药不管是数量和产值都非常少。”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秀芬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全世界都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文/经济日报记者 杜 铭)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