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个劳务输出大州,劳动力资源丰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延边人远赴韩国、日本和沿海开放地区务工、创业和发展。经过多年的打拼,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和市场资源。
延边州委、州政府认识到,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正在成为延边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支潜在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让延边人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延边人把目光锁定在返乡创业“回引工程”上。
家乡是创业最好舞台
在延边,昔日曾在外打拼的劳务大军,纷纷携带着资金或技术回乡创业。这一“凤还巢”现象,不仅带动了延边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满足了州里部分留守人员的就业愿望,有力促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6月19日,两辆载有45吨俄罗斯啤酒、饮料、食品等货物的货车从珲春口岸入境,这是今年以来该口岸进口的最大一批俄罗斯食品。这批货物的主人是珲春市金角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东玲。
38岁的张东玲,外表看起来虽然娇小文弱,做起事情来就成了“女汉子”。据她介绍,当初选择回乡创业,主要看重了珲春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珲春境内拥有珲春口岸、铁路口岸、圈河口岸和沙坨子口岸4个国家级铁路和公路口岸,其中,中俄珲春口岸是吉林省唯一的对俄公路口岸,“珲春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同时也承担着落实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历史使命。”延边州开发办副主任杨军臣说。
凭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良好的信誉,如今,张东玲的金角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俄罗斯食品受到了许多客户的青睐,产品销售到东北三省、北京等地,不仅许多老客户订货量不断增加,还成为众多微商的供货商。
“家乡才是我们创业的最好舞台。”这是延边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的共同感受。
珲春兴阳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魁政,当初把企业从烟台搬到珲春时,一直心存顾虑。家乡的创业环境不像政府承诺的那么好怎么办?很快,赵魁政的顾虑打消了。“珲春市拿出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创业,我赶上了最好的时候。”赵魁政说,除了俄朝海域水产品质量上乘、运距短的优势外,珲春出口加工区还具有保税区功能。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拿1000万元去进口水产品,出口加工区内如没有保税功能的话,可能到手的海产品只有600万元,但是有了保税功能我们花多少钱就能进到多少钱的水产品,这给我们省下了大笔的运作资金去发展企业。”
破除返乡创业“痛点”
有专家表示,返乡创业者们,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而且还起到了示范、推广等作用,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创业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首先,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金融支持;其次,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另外,信息技术缺乏,投资盲目性大。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吉林党委常委、延边州州委书记张安顺开出“药方”:针对返乡创业人员出台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诸如,明确了回乡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工商税费减免、创业培训、财政金融扶持等方面的政策,让掌握了技术、积累了资金的返乡务工人员在家乡留得下、干得好、创得开、挣得多。
图们市凉水镇河西村的年轻人高原,便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和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一样,创业初期,高原面对的第一个创业难题就是资金不足。“没有资金就无法形成规模种植,更无法吸引客商。”高原说。了解到他的难处后,村党支部为他介绍了图们市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的相关政策,帮助他先后申请“兴边富民”和“片区攻坚”资金53万元,建成有机果蔬大棚12个、温室1个,如今年收入已达十几万元。
高原的创业成功只是延边州扶持返乡创业者的一个缩影。延边科创超声波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洪军告诉记者,他的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全靠延吉市政府“保姆式的服务”。当初刚从日本回国创业时,除了对家乡的一腔热情外,对国内的创业政策知之甚少。“无论是优惠扶持政策还是对企业运营方面的指导、产品认证等,都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帮助,实在跑不明白的业务,工作人员还会亲自带我去省里办理。”他说。
记者注意到,各县市也为返乡创业者们制定了相应的服务措施,比如延吉市在政务中心开设返乡创业“一条龙”绿色通道;和龙市根据返乡人员创业意向,组织相关部门专家“送学上门”;汪清县邀请淘宝网讲师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等。
把“返乡创业”引向“大众创业”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才是最关键的,如果人都走了,一切都是空谈。”延边州副秘书长赵敬国说,近年来,延边着力整合资源,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从“建立联系指导服务机构”到“分类建立创业人才数据库”,再到“完善返乡创业服务平台”,把“返乡创业”引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建立‘161’政策服务体系”是延边州完善返乡创业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设计体现。延边州人才办主任裴海涛说,所谓“161”,其实是建立返乡创业人才库、项目库、专家库、金融服务平台、商务联络平台、政策服务平台和返乡创业基金,形成州、县、乡三级联系服务工作体系,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登记备案等服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延边人选择外出务工,是因为家乡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并且缺乏经济来源。近年来,延边州抢抓长吉图开发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等重大国家政策机遇,使一些贫困地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也留住了准备外出的人们。
“这几年明显感到,延边返乡创业就业成了趋势和潮流。”裴海涛给记者算了笔账:外出打工月薪七八千元,在家门口上班月薪也有四五千元,扣除开支,实际上收入差不多。而在家能照顾老人小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所引发的社会矛盾。
“针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贴心服务,让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选择回到家乡,积极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张安顺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彬)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