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英雄的主流价值永不过时

2015年07月19日05: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尊崇英雄的主流价值永不过时

  “邱少云真的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狼牙山五壮士是逃兵?”“黄继光血肉之躯怎么能挡住子弹?”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对英雄人物的质疑,甚至唱衰英雄的行为。于是,人们再次审视历史,那些史实资料,还有当事人的见证,再次彰显出英雄的伟大。

  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人生可能并不完美,但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以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担当,为国家和民族付出鲜血和生命。当“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言论在网络上被炒作时,很多网友纷纷发声为英雄正名,谴责那些罔顾事实、抹黑英雄的行为。

  我们身处一个很容易“宣泄情绪”的社会,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之提供了便捷的技术平台。历史被恶搞,英雄被抹黑,似乎一切都无所禁忌。但是,当宣泄突破底线,并且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之后,恶搞和抹黑就会引起人们的警觉与反感。当那些抹黑英雄的言论,试图以“更真实”的方式否定英雄;当那些“反英雄”的段子,试图以恶俗的方式歪曲事实时,英雄主义以及尊崇英雄的传统价值观念就会受到挑战,这是一个遵循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所不能接受与容忍的。

  尊崇英雄不等于神化英雄。英雄并非完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应当实事求是,作出客观评价。不把英雄神化,不搞英雄崇拜,这是基于历史经验教训的选择。但是,承认英雄是人不是神,并不意味着可以走向极端,随意歪曲事实,在所谓的“真相”中抹黑英雄。

  对英雄采取虚无主义的否定态度,其实也是在否定历史,否定自己。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之魂。对英雄的承认和敬仰,也是对社会和自我的精神救赎。即便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人们对英雄也抱有一种难舍的情怀。在年轻人热追的影视剧中,无论是美剧还是国产剧,很多剧名中都有“英雄”两字。嵌入“英雄”的字眼,不仅仅为了“抓人眼球”,更是公众“英雄情结”的需要。这种情结,其实就是对英雄的一种敬仰和尊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它是一种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的积淀与传承,根深蒂固,不可或缺。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思潮也伴随着众说纷纭而泥沙俱下,对英雄的抹黑和否定,只是这些复杂言说中的一种。让人欣慰的是,尊崇英雄的主流价值观依然笃定,这从“网友纷纷为英雄正名”的举动中可以看得出来。观点多元化的社会,尽管人们希望听到各种声音,可理性的人不会盲听盲信盲从。从唱衰英雄和为英雄正名的网络舆论之争中,可以看到,人们更相信真实权威的主流声音。放大来说,思想越多元,观念越多变,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渴求会更强烈。

  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必定经过千百年思想的交锋和积淀,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是一个社会的精神底座。英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的主流价值不会被颠覆,哪怕是思想活跃的年轻网友,他们也不会允许英雄形象被任意玷污。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