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热在三伏。本月13日刚刚进入三伏天,高温已经急不可耐占据了京城。从11日开始到14日,北京地区经历了一次“上蒸下煮”的高温酷暑天气。所幸15日开始直到今天,雷雨天气成为了京城天气的主角,驱散了多日的炎热,为盛夏的京城送来了难得的清凉。
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大暑和小暑节气之间,有些年份30天,有些年份长达40天,今年就比较长,是40天。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而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不断累积,就会一天比一天热。整个三伏期间天气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虽然今夏京城入伏十分高调,但随着近几日一大波阵雨、雷阵雨的到来,前期屡屡冲击高点的气温像坐了过山车一样急转直下,连续多日最高气温都在30℃左右甚至更低,是三伏天里不可多得的小清凉天气。那么为何在三伏天这个最炎热的阶段会出现这样持续性的凉爽天气呢?
从天气学角度看,主要是夏季天气系统-东北冷涡所致。说起这个东北冷涡,2015年入夏以来已经几番登场京城的天气舞台,并带来了轰动效应——高颜值的“北京蓝”。“冷涡”像我们在江河中看到的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漩涡。这个从地面到高空都有的冷性涡旋,高达7000米以上,是深厚的天气系统。由于它生命力极强,且南下速度十分缓慢,因而造成其所控制的东北、华北广大地区冷空气异常活跃,北方的一股股冷空气不断地被冷涡甩出南下京城,冲击原来的暖湿空气,冷暖交汇使得空气上升运动持续不衰,京城被云雨覆盖,易产生降雨。由于冷涡的生命史比较长,可维持3-7天,因而北京地区出现了持续多日的雷雨天气,为京城入伏的这把火降了温。
盛夏季节出现凉爽天气是大气环流调整,天气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盛夏不热不能代表以后不会出现高温,若副热带暖高气压再度加强,很有可能再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因此,我们仍有必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京华时报记者 冷中华
通讯员 顾海蓉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