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归还我国32件春秋时期文物

2015年07月15日06: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法国归还我国32件春秋时期文物

  本报北京7月14日电(记者蒋肖斌)国家文物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经过中法两国友好磋商,法国已将原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全部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归还中国。为欢迎文物回家,“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将于7月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

  在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介绍,这些金饰片出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历史,至今仍有大批大堡子山珍贵文物流失在美国、英国、比利时、日本等国的私人藏家手中。此次归还的金饰片系上世纪90年代被盗挖走私出境后,由法国收藏家购买并捐给吉美博物馆。

  从2005年开始,“海外流失文物调查项目”启动,将大堡子山列为重要项目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对被盗记录、案卷的回查,为文物追索工作奠定了基础。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透露,在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中,会首先对已经进入国立博物馆的文物进行追索。为此,中法政府之间进行了多次沟通,法国政府也十分积极友好。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国家文物局借机再次向法方提出能否促成文物回归。2014年7月,两国组成联合专家组赴甘肃调研,最终确认馆藏于吉美博物馆的金饰片属于大堡子山流失文物。

  宋新潮说:“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最大的困难在于证据不足。如果是馆藏文物被盗,国际刑警都会出手,对方也会主动归还。但很多流失文物,我们无法证明它的来源。大堡子山文物能回家的优势在于,我们确认了它的身份。”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仍遇到难题——法国相关法律规定,国有财产不可转让。于是,在法国政府和捐赠者的支持下,吉美博物馆将金饰片先退还给两名捐赠者弗朗索瓦·皮诺和克里斯蒂安·戴迪耶,如此文物便退出了法国的国有藏品序列,再由捐赠者本人归还中国。4月13日,收藏家弗朗索瓦·皮诺将4件金质鸟归还中国(2013年,皮诺曾将私人收藏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记者注);5月13日,克里斯蒂安·戴迪耶也将28件金质片直接送到了中国国家文物局。

  早在2008年,上海博物馆举办“胡盈莹、范季融藏中国古代青铜器展览”时,就发现展品中有秦公鼎等9件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国家文物局与美籍华裔收藏家范季融沟通后,对方得知是流失文物,也在2009年主动将这批文物全部无偿归还。

  宋新潮说:“促成流失文物的回归,政府只是一种力量,民间的支持也十分重要。但我们一贯反对民间回购被盗文物,之前的圆明园兽首也是如此。”宋新潮透露,目前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报告掌握了81件明确为从大堡子山流失的文物,其中34件已知明确去向,“但这远非全部,据当地村民回忆,当年盗挖的还有用拖拉机拉走的大型青铜器,至今不知去向”。

  本次举办的“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将重点展示法方返还的32件金饰片,同时还有历年追缴回的大堡子山非法盗掘的文物61件(组),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数次考古发掘文物48件(组),共计文物141件(组)。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