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传人呈现百年“泥人张”

2015年07月12日01:21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五代传人呈现百年“泥人张”

张明山《刘海戏金蟾》泥彩塑高38cm1876年左右创作

张锠聊斋故事系列《聂小倩》高70cm2014年创作

张景祜《黛玉》泥彩塑高34cm1950年创作

  7月8日,“雕形塑意汇心语——‘泥人张’(北京支)彩塑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5号厅开幕。现场展出作品共计150余件,涵盖创始人张明山在内的五代“泥人张”传承人的作品,创作年代跨越100余年。第四代传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锠向记者表示,“泥人张”从170多年前发展到今天,这门源自民间的技艺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了,“当代的作品更强调单纯和简洁”。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展览概况

  风格演变的集中展示

  此次展览是对“泥人张”(北京支)彩塑艺术的全面回顾,上至“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的《刘海戏金蟾》,近到第五代传人作品,展品创作年代跨越100余年。展出的作品,小的仅五六厘米高,大的则高达3米。除了家传的“泥人张”之外,近年从中央工艺美院彩塑专业毕业的学生们,也带来或抽象或传统的作品。

  在张锠看来,本次展览可以说是“泥人张”风格演变的集中展示,“观众从展品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取材和风格会有明显的差异”。张锠向记者详述了第一代“泥人张”的创作特点。“创始人张明山主要是塑造肖像人物,尽管尺寸非常小,但出神入化,曾被徐悲鸿称赞‘塑造人物的功夫了得,可与罗丹相媲美’”。

  而到了当代,“泥人张的”艺术风格有了跨越式的发展,题材也很多样,“小至珠宝首饰,大至公共雕塑”,“偏于保守的人看到不同的表现形式后,大呼这已不是‘泥人张’了”。张锠对这种声音不以为意,“现在创作的材料已经不再局限于泥土了,有了更好的条件,何必把自己限死了,为什么不跟随时代呢?”在他看来,社会在发展,审美在变化,没必要把自己固定在某一个范围之内,且“在学科的互相交叉过程之中,使得艺术更具有表现力,更有可能出新意”。在教学中,张锠更在意“泥人张”彩塑艺术的活态传承,“‘泥人张’的传统制作技艺如拍、削、压、滚是不会变的,但时代变了,人的审美在变,当代的作品更强调单纯和简洁。”

  ☆发展历程

  手艺曾经一度濒临失传

  “泥人张”的历史已有170余年。清末天津民间艺人张明山擅长用泥塑造人物,堪称一绝,当时的天津民众一说起张明山,“噢,就是那个做嘛嘛像(做什么像什么)的‘泥人张’”。

  在张家,做泥人是一门手艺活,怕外姓家族学去了技艺,所以传男不传女。到了上世纪30年代,“泥人张”的发展已举步维艰。解放前,张家的家族传人大多为了糊口已经改行,一度“面临着艺尽人亡”的局面,“当时的报纸曾经发出过呼吁,感叹这么具有影响力的艺术种类将要灭亡”。张锠说,“那会儿,‘泥人张’就剩下我和我的父亲张景祜,我们曾经一度处境艰难,努力维持‘泥人张’的事业。”

  所幸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泥人张”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950年,已经59岁的张景祜受周恩来总理之邀从天津调入北京,先后在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设立“泥人张艺术研究室”,从事其艺术传承、创作、研究工作。

  张景祜在教学工作中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泥人张”彩塑的北京支。进入高校后的“泥人张”成为当代高等艺术院校雕塑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培养了一大批雕塑艺术家。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