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条关于中国中产收入标准的新闻在网上被众多媒体转发热炒。报道称,普索金融服务团队最新一份关于北亚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中产阶级调查显示,中国大陆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月收入在45202元(合6858美元),这一数字在四个地区中排名第二,超越了台湾和韩国。
过去,网上热传的一份关于中产的认定标准是个人月收入在2万以上,有自己的车代步。如今,最新的这份调查把中国中产阶级的门槛又拉高了。网友们惊呼“过去老给国家拖后腿,这次连中产的腿都摸不到了”。
在很多新闻客户端,这条新闻下面的跟帖已经过万,大部分评论都是网友自嘲“屌丝又给国家拖后腿了”。网友@抚落霞称:“我们家月收入低于两万能不能算贫困?我个人月入不到5000元是不是要算特困该吃‘低保’了?”@独墅湖小水怪则调侃说:强烈建议以家庭月入4.5万元为征税起点。
网友“荔图藕润吱”则对这个调查结果表示可以理解,他评论说:“新闻里说的是家庭月收入啊,那就是平均一个人2万多。虽然这样来看还是挺高,但都说了中产阶级,这个收入多正常,本来指的就不是我等屌丝,不要把中产和工薪阶层混淆了。”
在中国,到底收入多少才能算作中产呢?这个标准并不确定。美国《福布斯》杂志曾给中国中产定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包含五个条件:1.年入1万美元-6万美元;2.生活在城市里;3.年龄在25到45岁间;4.拥有大学学位;5.是专业人士或企业家。《福布斯》称,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中产阶级”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去年10月曾表示,中国目前还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中产”阶层,只有中等收入群体。
对于中产,普通人又是怎么看的呢?网名为“angelniao”网友发帖说:“收入只是衡量中产的一个指标,但具体为多少钱才算中产,各地应该区别对待。在小城市月入5千就算不错,月入1万就算高收入,在小城市能达到这个收入的一般在政府部门或企业当中高层领导,或者有自己的事业,有房有车有地位,妥妥地算当地中产。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月入1万只能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无论如何也不能算中产。”
(来源:羊城晚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